鴻時代/古城舊事 福建尋味
人們總是喜歡財氣、貴氣、福氣、名氣跟闊氣。其實,什麼氣都不如平心靜氣,一團和氣、一身正氣。到福建尋味美食,對閩南人來說,自然而然從空氣裡嗅到潮騷的氣味,找到一觸即發的鄉愁之外,更難忘海上明珠鼓浪嶼。
鼓浪嶼擁有密度最高、壯觀的私人別墅,也可以找到最接地氣的傳統菜市場,當然也少不了米其林美食指南的人氣餐廳,在這裡過小日子,豐儉由人。
歷史建築文青餐廳,吃到熟悉的台灣味。
鼓浪嶼的「林四喜餐廳」是歷史建築改建的文青餐廳,在這裡可以吃到閩南傳家菜,欣賞南音表演,跟林語堂一樣體會當年文藝氣息,這是由一處舊市場改造的文創空間,裝修風格充滿懷舊感,足以喚醒身體裡的老靈魂。
廈門位於福建東南偏南,和泉州、漳州通稱為閩南,這三個地區的菜式也叫閩南菜,食物特點是鮮香清淡,盛產海鮮外,還有很多獨特菜式和小食。
我的祖籍是閩南惠安,來此用餐有一種到遠房親戚家享用家宴的感覺,因為每一道菜的味型對台灣人來說都差不多,但因地制宜又有一點點差異。例如「四喜沙茶鍋」,沙茶是厦門的代表性食物,我從小吃沙茶炒麵,到南洋也吃了不少沙嗲,厦門的沙茶比較偏南洋風味,跟台灣偏重扁魚海味不同。
又如「厚味海蠣煎」,和台灣的蚵仔煎無異,蚵仔加番薯粉拌勻煎香,倒入蛋汁煎成一塊,加胡椒粉調味,簡單鮮香,是受歡迎的廈門小食;點心「古早味炸芋泥棗」,也是寶島宜蘭著名的小吃甜點。
沙縣小吃「扁肉」,看見神似新竹貢丸的技藝。
這次也走訪知名的小吃品牌發祥地:沙縣的俞邦村。沙縣小吃眾多,其中的「四大金剛」指的是扁肉、拌麵、蒸餃和燉罐,扁肉就是類似雲吞的小吃。
其中,有間樸素的店面前大排長龍,老闆正賣力以木槌捶打生肉。跟寶島新竹貢丸的製作程序一樣,這就是製作扁肉不可或缺的辛苦過程,唯有耗時費力的捶打,才可將肉塊敲打至細膩滑嫩、爽脆彈牙,以薄透的扁肉皮包裹,口感Q中帶脆入口滑嫩,鮮香四溢。煮扁肉的高湯就是精華,在清甜的湯水中輕輕一涮,大火水滾後,就像水母一樣漂浮在水面上。
「三斤肉要打3000多下!」高齡72歲的俞邦村村民俞和傳,是沙縣扁肉的技藝傳承人,經營沙縣小吃50多年,從挑著扁擔鐵攤四處移動販賣,到開起店面、買房成家立業,至今依舊守著這項技藝。
與美食搭配的則是一鄉一景的古建築,培田古村落裡處處鵝卵石鋪成寧靜古趣小道,部分村民依然生活在這些古民居中,悠閒自在。培田古村落保存了頗為完整的明清時期民居建築群,有「民間故宮」、「福建民居第一村」美譽。
永定土樓品嘗糕點,發現粗糧細做的健康概念。
到福建不能錯過的永定土樓,是一座「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土樓博物館」,我幸運在此參與了新人婚禮,過程中發現傳統文化的再現。
一款粗糧細做的甜點「招財納福黃金糕」,由經驗豐富的匠人手作,和鼓勵現代人多吃原型食物的概念相同,精選優質小農綠豆,脫殼後研磨出超細緻的綠豆沙,搭配多款堅果的提味,讓米香四溢甜而不膩。加入天然的植物染黃梔,讓金元寶外型的糕點看起來金燦燦、福氣滿滿。
永定土樓是動畫電影「大魚魚海棠」的取景地之一,在此親身體會到客家文化,小從時間管理、大到團結一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