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食依舊/菠菜:翡翠碧綠鮮 紅嘴綠鸚哥

聯合報元氣周報 文/柯永輝
新北投一家小吃店,門前攤上總擺放著各色新鮮時蔬,上方有盞暈黃燈泡,客人看上哪一樣蔬菜,老闆娘現切現炒。圖/柯永輝提供

新北投一家小吃店,門前攤上總擺放著各色新鮮時蔬,上方有盞暈黃燈泡,客人看上哪一樣蔬菜,老闆娘現切現炒。冬、春之際,脆爽肥的菠菜是我的心頭好,剛炒出來的菠菜冒著熱氣,氤氳了眼、暖了心。

菠菜原產地在古波斯一帶,西元七世紀、唐貞觀年間由尼泊爾進貢傳入中國,波斯、尼波爾語的菠菜一詞音似「菠薐」(或波稜、頗陵等),於是稱為菠薐菜,後簡稱「菠菜」,但台灣人閩南語仍多稱菠薐仔或飛龍。

菠菜性喜冷涼,宋朝蘇軾「春菜」一詩就寫了「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薐如鐵甲」,形容大陸北方冬月無蔬菜,天寒地凍,雪底的菠菜長得好好的,像鐵甲一般。

台灣的菠菜四季可見,但也以冬春之際質量最佳,農曆過年時,台灣習俗吃「長年菜」,北部至嘉義的長年菜是芥菜,台南以南的長年菜多是菠菜。連橫「台灣通史」就記載「菠薐,台南謂之長年菜,以度歲須食之也」。

春冬之際的菠菜最肥美,顏色翠綠如翡翠,清炒就很美味。圖/柯永輝提供

菠菜葉色碧綠,做出來的菜常被冠以「翡翠」之名,如菠菜刴碎與雞脯肉泥同膾的北京名菜「翡翠羹」,台灣廚師則以菠菜泥烹湯入白色魚丸等,翠綠湯水如同蓮田,波上白鵝點點,光看就消暑。江南名菜「翡翠蝦仁」,河鮮菜鮮,清新淡雅。

清朝袁枚《隨園食單》記載,「菠菜肥嫩,加醬水、豆腐煮之,杭人名『金鑲白玉板』」,家常的菠菜豆腐湯,頓時升級。

後來相傳菠菜有草酸,豆腐有鈣,兩者同煮會變成草酸鈣,易引發腎結石。不過營養師指出,這在化學原理上沒錯,可是醫學上是錯的,因為草酸鈣會經過腸胃道代謝,從糞便中排掉,沒有機會跑到腎臟形成腎結石。

身為貢品,菠菜一千多年前進入唐朝皇宮後很是貴氣。最早嘗鮮的皇帝唐太宗和諫官魏徵都是頭號粉絲,因魏徵常當眾議論唐太宗的不是,讓皇帝又愛又恨,為了挫挫魏徵銳氣,打聽到魏徵因太太不喜菠菜,家裡很難吃到,唐太宗特地「演」了場「菠菜宴」。

當魏徵看到大盤菠菜,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唐太宗卻要他趁君臣私下交誼時暢所欲言,魏徵此時根本無心進諫,唐太宗「趁你病要你命」,故意吩咐說魏愛卿可能沒胃口,要撤掉菠菜,魏徵連忙高呼「別撤,我最愛吃菠菜」,高冷形象因此破功,從此收斂不少,唐太宗的「菠菜御臣術」堪稱一絕。

菠菜傳統上以紅根為主,因形似鳥嘴,又稱「鸚鵡菜」。圖/柯永輝提供

菠菜傳統以紅根聞名,形似鳥嘴,又稱「鸚鵡菜」。據說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訪時到浙江普濟寺,走累了投宿,廚子端上普通米飯和菠菜豆腐湯,乾隆吃得津津有味,詢問菜名,廚子回說「紅嘴綠鸚哥、金杯白玉湯」。

乾隆回京後要求御廚複製,都不滿意,連殺數人,臣子們向普濟寺求助,對方說只是平常素菜,可能是皇帝當時又累又餓,才覺得分外美味。臣子們商量後,安排乾隆狩獵終日,等傍晚返回時端上菠菜豆腐湯,終於贏得乾隆稱讚。此時,臣子趁龍心大悅說出實情,乾隆才懊悔亂殺人。

魯迅曾引此為例,諷刺說皇帝要給的東西不能隨便給,否則吃了又要,辦不到就要殺人。

菠菜也有白根品種,是近代從國外引進,生長周期比較短。圖/柯永輝提供

菠菜在美國也曾扮演過救世英雄。許多人應該記得卡通「大力水手」卜派,每次卜派的女友奧莉薇遇到危急狀況,高喊救命,卜派在關鍵時刻吃下菠菜罐頭,就突然擁有神奇力量,打敗壞人布魯托,救回美人。

其實這是美國政府的「陽謀」,1920年代為了提升農產業收入,鼓勵農民多種成熟期較短的菠菜, 作者Elzie Crisler Segar在此背景下創造出卜派,1929年經濟大蕭條之際推出,立即引發全球食用菠菜風潮。

我小時候為此吃了不少菠菜,只是卜派「神力」從未出現,自然也無法英雄救美,只能哼著李宗盛的「你我皆凡人,身在人世間」,原來,菠菜是成長的開始。

責任編輯:辜子桓

菠菜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