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補鹿茸先就診 以免「補過頭」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謝梅芬/高雄報導】
高雄市養鹿協會表示,鹿茸一向被認為是養生保健滋補品,是漢藥中相當珍貴的藥引補品。
「常吃鹿茸,比較不容易感冒」中華民國養鹿協會前理事長楊義一說,他個人的經驗是常吃鹿茸,抵抗力較佳,冬天比較不怕冷。
鹿茸性甘、鹹、溫,高醫中醫部主治醫師許春宏說,鹿茸在中藥藥理中,是屬於「補腎陽」的藥材,可藉由水煎、泡酒或製成鹿角膠食用,食補時使用的龜鹿二仙膠,就是相當普遍的鹿茸製品。
過去許多民眾以為鹿茸補腎,應該是男性的「養生好物」,許春宏強調,其實鹿茸針對不孕症婦女有更好的療效,可治腰痠、填經血,與巴戟天、菟絲子等促進女性生殖力的藥材齊名;此外,腎主骨生髓,老人家畏寒時服用,也有很好的溫補效果。
不過許春宏提醒,鹿茸食補功效因人而異,不建議民眾自行至中藥行抓藥,最好由中醫師診療後再決定是否食用,免得體質上火者「補過頭」,反而會有煩躁、口乾、失眠、長青春痘等症狀。
推薦文章
-
哈佛研究:睡太多太少皆增肝癌風險!醫籲白天補眠最適宜時間
-
感冒好了卻還是咳不停?中醫:咳超過8週就是「慢性咳嗽」,這樣調理助改善
-
健康老人們慶幸「老後停止做的事情」:不再強迫自己節食、運動
-
你需要多少維生素C對抗感冒和日常壓力?專家教找出適合自己的量
-
從未有反應不代表未來不會 專家教你如何揪出過敏症狀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