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埋線4問/心與胸別扎肚腸不會破
【聯合報╱連永祥北市常生中醫診所醫師】
針灸、埋線是時下熱門的治療方法,但民眾的迷思也不少。
●針灸、埋線會導致感染嗎?
針灸、埋線屬於侵入性治療,會留下細微的傷口,一般情形下,傷口會癒合就無感染機會,但虛弱、免疫力低,或衛生不良環境,就容易造成細菌入侵,引發感染。埋線針具較粗、傷口較大,加上埋羊腸線,若線體不潔,感染機率也會增加。
●針灸、埋線會不會肚破腸流?
腹部穴位多位於脂肪層與肌肉交會點,在其底下還有肌肉層,之後才會到達內臟。醫師下針通常到肌肉層後便會停止,不會深入內臟層,不會造成肚破腸流。
●針灸、埋線會不會被扎到死穴?
穴位的確有安全或危險之分,但是並無死穴的記載。減肥選取穴位都位於安全區,多在腹部與四肢,腹部下針深度在肌肉層以上,四肢無重要的血管神經,所以最嚴重只是流血、瘀青,不至造成生命危險。
較危險的部位是頸部,但後頸部因肌肉深且重要神經都被脊椎保護,短針治療相對安全,前頸部有許多大動脈、重要神經,不只是針灸,連拔罐、刮痧都應避免。
另外,心臟、生殖器等,不能下針。胸前也是危險部位,尤其是胸前兩側,若不慎刺到肺部,可能造成氣胸、呼吸困難,嚴重者甚至死亡。
●針灸會造成死亡病例?
臨床並不多見,極少數案例是因為在危險穴位下針、醫師未了解患者體質就施予重刺激、重手法等所造成。個人體質像是高血壓、血管硬化等,也會影響到針灸的安全性,需與醫師討論。另外,情緒緊張也會有暈針的可能。
若就診當日狀況身體太虛、太累、太飽、太餓都不宜針灸,有任何開刀史、過敏史、家族性遺傳病也要向醫師說明。
推薦文章
-
許金川/醫師:「蔣經國的病我都有!」
-
比減少鹽分攝取更能降低血壓 新研究建議多吃1類常見蔬果
-
血壓飆到220也不在意!名醫自曝「不戒鹽和酒」更有助自己維持健康
-
告別一日一萬步迷思!專家推「間歇快走」一天15分鐘助降血壓、防骨鬆
-
洗腎是因為吃太鹹?泡泡尿是腎臟有問題?名醫解析常見腎臟迷思!2類食物護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