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與生活習慣 影響針灸療效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針灸療效也與個人生活習慣有關?資深中醫師郭嘯天指出,有些肌瘤患者針灸後,瘤雖變小,但上面卻有橫紋、硬溝,這些個案及療效較差者,大都較喜熬夜、吃上火的煎烤烘炸的食品,其中關聯值得探討。
中醫師郭嘯天指出,病患個性亦與療效好壞有關,偏執、倔強、悲傷、易怒,較拗者效果差。個性、生活習慣差異等因素,在中醫眼中很可能明顯影響療效。
生活習慣與各種大小的生理問題或疾病的治療有關。例如常見的老人、中年人夜間不眠,部分就與白天少活動、白日睡眠、午覺時間太久有關。所以生活習慣也可能是晚上失眠的原因之一。
此外,情緒不穩與工作壓力仍是不眠的重要因素。醫師認為,睡前緊張、無法放鬆,神經傳導物質失調仍是此病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針灸加上中藥可安定心神,平衡身體機能,故可治療睡眠障礙。常用的單味藥有酸棗仁、茯神、夜交藤、梔子、半夏、合歡皮等,視情況與方劑搭配。針灸以神門、內關、風池、太衝、豐隆、三陰交、足三里;或是腎、心、皮質下、神經衰弱區等耳穴為主。
現代醫學認為除了心理因素,尚有肢體運動、藥物酒精、生理節律、內科疾病、睡眠窒息或呼吸終止造成的睡眠障礙;若為氣喘、咳嗽、夜尿、胃痛與酸痛引起,則必須先治療上述疾病。
推薦文章
-
一打開濾掛咖啡立刻沖熱水?業者曝掛耳包咖啡2個NG行為破壞風味
-
怎麼睡都不飽? 專家提醒 缺乏「這物質」恐致神經難以放鬆
-
健保大數據/失眠治療特色院所
-
「不吃藥一定睡不著!」 慢性失眠難解可能常與心理焦慮有關
-
健保大數據/睡不著、一直醒、太早起 用對安眠藥才有機會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