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中醫三伏貼治療過敏症狀最佳時機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表示,三伏貼是運用古人冬病夏治概念,最近臨床研究發現,運用三伏貼治療連續3年,能夠減緩80%過敏性鼻炎患者或氣喘患者的發作頻率。
今年的三伏天在國曆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和8月16日(末伏)。 醫師張景翔表示,只要在這段期間內,用細辛、甘遂、白芥子和延胡索等偏於溫熱的藥材,混和薑汁敷貼在背部穴位,可以防治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異位性皮膚炎、肺氣腫等秋冬容易發作的疾病。另外,由於台灣地處北回歸線,氣候炎熱,所以從7月初到八月底都適合施作三伏貼。
他說,三伏貼一般貼於背部的大椎穴、風門穴和肺俞穴,因為大椎穴具溫通陽氣的功能,而風門穴則可治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肺俞穴則能調補肺氣。另外也可在背部經絡做適當推拿,增加治療的效果。
張景翔提醒,三伏貼敷貼時盡量不要激烈運動、忌冷飲,敷貼時間2至3小時為佳,當中若出現輕微皮膚紅癢疹為正常現象,若出現水泡或皮膚過敏紅腫者則立即取下;三伏貼療法亦有其限制,對於孕婦、三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疾病者、嚴重皮膚受傷者以及正值急性感冒,都不建議進行三伏貼療法。另外,過敏性鼻炎除了治療外,平日也要多注意生活環境的整潔,床單枕套定期換洗,減少接觸過敏原的機會,如此才可告別惱人的打噴嚏、流鼻水等不適症狀。
推薦文章
-
明年健保新藥、新科技預算協商中 病團籲支持
-
一直打噴嚏卻不是過敏?小心是血管運動型鼻炎!一表比較病因、症狀
-
不要以為開窗通風就沒事!煮飯油煙對呼吸道4大嚴重影響 醫教有效保護措施
-
慢性過敏、背痛查不出病因?專家提醒臥室4樣「隱藏毒物」快丟掉
-
沒感冒卻狂打噴嚏、流鼻水?小心是「溫差過敏」醫揭日常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