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不動…腹部內臟累積脂肪最危險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許多台灣女性怕胖,常採取「少吃、不動」的減重模式,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黃國晉提醒,這類減重容易導致腹部堆積脂肪。如果BMI正常,但體脂肪卻相當高,建議至醫院檢查是否有糖尿病、代謝疾病以及三酸甘油脂偏高等問題。
如何減少腹部脂肪?黃國晉認為,首要之道在於避免攝取高油、高熱量的食物,且不應該吃宵夜。除了飲食控制之外,還應多做有氧運動。事實上,腹部脂肪是人體最容易消除的脂肪,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擁有平坦的小腹。
黃國晉認為,體脂肪高一點沒關係,重點在於脂肪分布的位置,如果集中在胸部、臀部,則沒有關係。但如果脂肪累積在腹部、內臟,則就是一大警訊,不能等閒視之。
黃國晉表示,如果減重方法不當,可能導致肌肉減少,肥胖脂肪增加,即使重量減輕,但身體還是不健康。長期下來,容易引發心血管、代謝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研究顯示,受到體質及運動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與西方人相較,東方人體脂肪原本就比較高一點。也就是在相同BMI值之下,會比西方人的體脂肪還要高。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
-
許金川/103歲老先生:「那些聽醫師的都走了」
-
年輕就得糖尿病能恢復健康嗎?病友醫師分享重拾正常血糖血壓一習慣
-
吃完飯總昏昏欲睡?跟血糖波動有關 醫教這樣調整進食順序
-
胰臟癌的腹痛會痛到背部!胰臟癌6症狀 忽略早期警訊確診常已轉移
-
不愛吃甜食、不愛喝含糖飲料 為何會得糖尿病?仔細監測一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