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不動…腹部內臟累積脂肪最危險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許多台灣女性怕胖,常採取「少吃、不動」的減重模式,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黃國晉提醒,這類減重容易導致腹部堆積脂肪。如果BMI正常,但體脂肪卻相當高,建議至醫院檢查是否有糖尿病、代謝疾病以及三酸甘油脂偏高等問題。
如何減少腹部脂肪?黃國晉認為,首要之道在於避免攝取高油、高熱量的食物,且不應該吃宵夜。除了飲食控制之外,還應多做有氧運動。事實上,腹部脂肪是人體最容易消除的脂肪,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擁有平坦的小腹。
黃國晉認為,體脂肪高一點沒關係,重點在於脂肪分布的位置,如果集中在胸部、臀部,則沒有關係。但如果脂肪累積在腹部、內臟,則就是一大警訊,不能等閒視之。
黃國晉表示,如果減重方法不當,可能導致肌肉減少,肥胖脂肪增加,即使重量減輕,但身體還是不健康。長期下來,容易引發心血管、代謝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研究顯示,受到體質及運動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與西方人相較,東方人體脂肪原本就比較高一點。也就是在相同BMI值之下,會比西方人的體脂肪還要高。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
-
你有「糖上癮」嗎? 研究證實:運動後喝飲料 糖尿病風險高22%
-
亞運國手罹異位性皮膚炎足不出戶 誤信偏方燒頭髮、拿刀割患部
-
短效型胰島素供貨吃緊!藥局年初起缺貨 糖尿病友只能回醫院領藥
-
恐怖!75歲以上高齡駕駛撞死路人、單車機車騎士風險為年輕族群2.44倍
-
「體驗名單公布」元氣網推薦~優質營養品試用,每組「6天12瓶」 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