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就靠少吃多動?醫生這樣說…
一般人認為減肥就是「少吃多動」,但醫師解答說:「未必完全正確!」且體重正常者更不該隨意減肥,會影響體內荷爾蒙分泌,反而愈減愈肥;醫師強調肥胖是一種疾病,應找醫師協助,才不會適得其反。
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昨舉辦「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新書發表會,他15年來進行4000個手術治療肥胖成果,也以醫學科學證據和70篇國際論文印證。
黃致錕說,肥胖原因包括基因遺傳、社會經濟環境、生活習慣、飲食內容、腸胃道荷爾蒙、腸胃道菌落、心理因素等,與大腦下視丘的回饋反應有關。
許多人以為少吃、多動、控制熱量的平衡即可,但腸胃道回饋訊號給下視丘,控制體內新陳代謝,身體降低吸收能力,彷彿進入吸收冬眠期,一旦恢復正常生活,一點熱量就容量復胖,才變成愈減愈肥。
他說,正常人的BMI值是18.5到24,若超過27,就該找醫師協助,若伴隨有二型糖尿病或BMI超過32,成為病態性肥胖,應接受手術治療,且愈快愈好,避免併發其他疾病。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傳統衛教已過時?新思維:用「心理戰術」對抗肥胖,健康與永續同行
-
「瘦瘦針」胰妥讚缺藥4年恢復供貨 食藥署:請廠商優先供藥糖尿病患
-
想瘦卻愈減愈胖?醫曝「6大減重陷阱」,很多人第一步就錯了!
-
蔡依林44歲還像少女!營養師公開「逆齡菜單」 遠離亂吃、暴食慾望
-
35歲女靠這招半年減重29公斤 醫:生活型態調整才能不復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