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來」的大腸癌能靠吃素降大腸癌風險?專家解惑
Q:吃素是否能降低大腸癌發生風險?
A:大腸癌經常被認為是「吃」出來的,其實大腸癌的發生並非由單一原因造成。大腸癌的致癌因子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不規律運動、體重過重等,單就吃素並無證實可有效預防疾病,如果同時攝取過多素料、烹調時使用過多食用油,均可能增加罹病風險。
想要遠離大腸癌,重要關鍵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第一大原則是多運動、維持健康體位,讓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24。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兩成一至兩成五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因此多運動有助降低罹病風險。
第二大原則是飲食清淡、少紅肉且多蔬果。國際癌症總署指,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此反其道而行有助降低風險。另外,茹素者應注意減少用油與組合式素料。
第三大原則是定期篩檢。我國八成八的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的民眾,因此50歲至74歲民眾,可多利用衛福部國健署補助的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宜盡速接受大腸鏡確診,以期早點發現、早點治療。
諮詢專家/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
推薦文章
-
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皆相似,美雙胞胎1癌末1健康!醫分析原因
-
2025癌症論壇/以為是痔瘡出血,竟是大腸癌初期!林利霏分享「慢生活+早檢查」的黃金保命習慣
-
21歲雙胞胎姊姊罹大腸癌晚期、妹妹仍健康 醫推測:一關鍵讓兩人命運大不同
-
日本知名癌症專家:3類食物吃多會增加罹癌風險!雞蛋一天一顆即可
-
中年的脂肪肝竟和童年「一件事」有關!專家教堅持2習慣擺脫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