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治療/台北榮總:每年約700例 九成用腹腔鏡切除
外科手術是大腸直腸癌最常見治療方式,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春吉表示,大腸癌第一、二期的患者,手術治療的五年存活率約80%至90%,第三期則有60%至70%。
北榮每年執行逾七百例大腸直腸癌手術,九成使用腹腔鏡切除腫瘤,部分轉移到肝臟者,也可接受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若曾開過刀發生沾黏、腫瘤太大,或腫瘤侵犯其他器官,則選擇傳統開腹手術,至於達文西手臂手術,治療大腸癌效益仍待評估。
大腸直腸癌手術除了切除腫瘤附近的腸子,最重要的是要將該區域的淋巴結清除乾淨,尤其低位直腸癌,有時侯需清除骨盆腔側壁淋巴結,附近血管複雜,一不小心就可能大出血。
另外,直腸癌因腫瘤在骨盆腔,範圍較為侷限,若患者較肥胖或為男性,手術更困難。林春吉表示,過去由腹部往骨盆腔進行手術,現也發展出經肛門全直腸繫膜切除(TaTME),可從肛門處低位往上進行,「就像雪山隧道兩邊打通」,較能掌握切除範圍。
至於術後照護,林春吉說,大腸癌手術後大部份只需作息正常、均衡飲食,和一般人一樣正常生活。但術後需定期追蹤,前兩年每三個月、術後三至五年內每半年,之後每年追蹤,以早期發現異常,可盡早治療,避免復發惡化。
推薦文章
-
不只紅肉增大腸癌罹患風險,葡萄酒竟也是!每天喝「1飲料」可降風險
-
許金川/孟子曰:予豈好「便」哉?其義到底為何?
-
不到20歲也可能得大腸癌 你也是高風險族群嗎? 醫師提醒有哪些徵兆須留意
-
香腸火腿加工紅肉吃多易致癌?專家教1烹調方式安心吃 5招解亞硝胺毒
-
癌症時鐘快轉!111年每4分2秒1人罹癌 第一名為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