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檢 1個步驟是準確關鍵
老年化社會加上資訊發達,偶會耳聞某位名人因癌症而離世,最常聽到的莫過於大腸癌;大腸癌這麼恐怖,有沒有方式可以提高存活率?
癌症連續36年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而大腸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名,可見大腸癌對國人健康影響至鉅。大腸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國健署統計顯示,大腸癌零期至二期的五年存活率約90%,而三期及四期便只剩下40%。因此國家衛生政策力推大腸癌篩檢,以期能提早找到病灶,進而增加根治的機會。
國健署所採用的大腸癌篩檢方法是糞便潛血免疫定量檢查,最大優點表現在敏感度高,約為80%,也就是100位受檢者中可以成功揪出80位大腸癌患者。免疫定量法檢驗原理是以抗原抗體結合人類血紅素,因此檢驗前不必做任何飲食控制,如肉類、豬血鴨血、維生素C等,也不用擔心服藥影響,非常方便。
想做好大腸癌篩檢,需注意檢體採集的正確性。糞便潛血免疫定量檢查的容器內有保存專用的緩衝液,可有效保存糞便,使用時千萬不可當作廢水倒掉。另外因為偵測的敏感度高,故採便量只需很少的量即可,採便棒一旦放入容器中,切記不要為了多採集而拔出採便棒再重覆採檢裝入。
有些民眾誤以為糞便量多才做得準,結果重覆裝入檢體後,反而使得檢驗結果不準確。有品質良好的檢體,才會有正確的檢驗報告。
大腸癌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目前大腸癌篩檢已納入國健署的四大癌症篩檢項目中,50歲至75歲的民眾,每2年可免費受檢一次。要降低大腸癌發生,除了多攝取蔬果及適當運動,透過簡單篩檢可及早發現及早處置,希望大家多關心自己的身體,不要忘記定期做大腸癌篩檢。
推薦文章
-
長庚醫學周聚焦癌症醫療 推動AI精準篩檢
-
施壽全/理解醫療運作 加強病人教育
-
台中6旬婦陪夫健檢「隨手做這事」揪出大腸癌 救了自己一命
-
院長講堂/台北癌症中心院長魏柏立 力推大腸癌篩檢 給年輕醫師舞台
-
馬桶低頭族易患痔瘡!醫示警「如廁應專注1件事」:最多滑2則Tik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