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不等於癌 但專家提醒長在這裡的發病率最高
身體很多地方會長息肉,如鼻腔、聲帶、子宮、胃、腸道…等,多由局部黏膜組織增生而成,多數是良性腫瘤。不過根據搜狐《醫學原創故事會》專家提醒,長在腸道的息肉要特別留意,因為它的發病率最高,最可能發展成癌症。
許多人應該都聽過身邊家人朋友大腸發現息肉,事實上腸道裡出現息肉很常見,息肉是腸粘膜的一種異常隆起,大部分息肉不等同於癌症,多無症狀,僅有少部份異常可能伴有出血、黏液分泌、排便習慣異常等現象。重點在於,息肉有沒有被及時發現做適當的處理,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就曾受訪提醒,從大腸息肉變成大腸癌只需要三年,因此若都沒有健檢發現息肉,又剛好是惡性的,就很可能會轉化為大腸癌。而若有息肉切除,也別以為切除了就沒事了,一定要記得定期追蹤。
腸道息肉分三種
1、發炎性息肉:又稱為偽息肉,因大腸黏膜發生潰瘍壞死,新生的黏膜過度生長所致。
2、增生性息肉:是常見的息肉,無須切除,但需定期追蹤其變化。
3、腺瘤性息肉:惡變風險最高的息肉,發現了一定要切除並追蹤。
大腸癌的致病因素很多,包括遺傳、基因突變、致癌物質、飲食習慣等交互作用而成,另有大半是息肉癌化演變而來。而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2010年開始的大腸癌篩檢正在發揮作用,透過糞便潛血試驗找出大腸有息肉者予以診療,早期癌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
推薦文章
-
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皆相似,美雙胞胎1癌末1健康!醫分析原因
-
2025癌症論壇/以為是痔瘡出血,竟是大腸癌初期!林利霏分享「慢生活+早檢查」的黃金保命習慣
-
21歲雙胞胎姊姊罹大腸癌晚期、妹妹仍健康 醫推測:一關鍵讓兩人命運大不同
-
🎧|2025癌症論壇/大便變細、小腹脹痛?醫師警告:這些大腸癌前兆千萬別忽視!
-
不同於其他蔬菜水果 研究指每天1顆柑橘減少憂鬱症20%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