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9成為男性! 4個健康生活習慣 防癌兼抗疫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每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有2,700人、死亡人數約1,800名,其中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為第5位。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鼓勵民眾建立健康生活型態、戒菸檳酒、減少過燙食物及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降低風險,如有不適症狀,例如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
菸檳酒 增加食道癌風險
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常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進而產生病變;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且以男性居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長期吸菸、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以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長期食用高溫或太燙、醃燻燒烤、醃漬、加工肉類等食物,都是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的危險因子。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菸、酒、檳對食道癌之終身風險,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
健康動動身 防癌兼抗疫
食道癌目前並沒有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王英偉提醒民眾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不僅可以預防癌症,也能增強自身免疫力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達到防癌又防疫的效果,一舉兩得好處多。
4個健康的生活習慣:
1. 平日飲食減少過燙食物。
2. 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
3. 戒菸、酒、檳榔。
4. 保持口腔清潔習慣。
小提醒:如有不適症狀,例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
原文:國民健康署
推薦文章
-
預防全球多達1500萬人早死 「地球健康飲食」還能將碳排減半
-
女性年過50應多吃青花菜 腫瘤科醫師教你1吃法抗癌效果更佳
-
想改善脂肪肝,地中海飲食、每天深呼吸10分鐘都有幫助!但2習慣不戒也沒用!
-
餐桌上常見的小菜是「新型超級食物」可降低心臟病和癌症風險
-
吃紅肉易致失智症?加工食品都不能吃?專家破解5個常見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