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檢政策擬轉型 檢查頻率將因人而異
全台每年有約500萬人次接受國健署的4項癌症篩檢,符合條件者平均2到3年就能做一次篩檢。國健署擬檢討篩檢政策,針對個人病史、年齡、過去篩檢結果等,訂定不同篩檢頻率。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透過新聞稿宣布此消息,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受訪時表示,民國99年推動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等4大癌症篩檢以來,至今服務多達4000萬人次,發現34萬癌前病變和4萬癌症。
但考量精準醫療是國際間新趨勢,國健署擬將4癌篩檢轉型為精準預防保健服務,未來將結合各專業學會檢討現行政策內容,朝向提供個人化服務方向發展。
吳建遠指出,一般民眾生病都會主動尋求醫師治療,反觀癌症篩檢是針對健康的民眾提供的,多數人並不覺得自己需要,還得花時間到醫療院所檢查,成為推動篩檢的一大瓶頸。
此外,即便是同年齡的女性,也可能因病史、身體狀況、生育數量等因素影響,而有不同罹癌風險。
以乳癌為例,目前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兩年可篩檢一次,不過,女性罹患乳癌除和年紀有關,晚生小孩、生育數少的女性罹患乳癌風險可能比早生且生育數多的女性來得高。
因此,未來擬結合健保資料庫,針對個人病史、潛在疾病及過往篩檢結果,算出每個人罹癌風險高低,風險高的女性每兩年可篩檢一次,低風險的女性則可望放寬篩檢頻率。
吳建遠說,如此不僅能有效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更減少非必要的篩檢所造成的困擾,近期將邀集各科醫學會專家開會討論,盼讓癌症篩檢更精準。
推薦文章
-
標靶治療為HER2陽性早期乳癌帶來新契機! 積極治療,有機會與復發說再見
-
乳癌、肺癌等都容易發生骨轉移!醫揭「癌症骨轉移」2大警訊 不明痠痛別輕忽
-
輕忽發炎性腸道疾病警訊 小心「肚破腸流」
-
乳房鈣化點是什麼,跟纖維囊腫一樣嗎?醫:9成是良性,但一情況可能早期乳癌
-
排便時你會坐馬桶多久?醫提醒超過這時間當心尿失禁、長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