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 顧好體力是關鍵

聯合報 記者張益華/台北報導
癌症病人若有惡病質傾向,恐無法完成治療,降低存活率。

癌細胞使人體慢性發炎,抗發炎是癌友調養的關鍵之一。台中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趙勇全表示,癌細胞生存能力很強,如同「強盜」搶奪人體營養,導致肌肉和脂肪等組織流失,身體發炎,體重下降,產生惡病質。

惡病質 降低治療存活率

趙勇全說,癌症病人經常伴隨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症狀,逾半有惡病質或惡病質前期傾向,一開始食欲不振,接著體重減輕,半年內下降超過5%(BMI小於20或肌少症者下降超過2%)、全身性發炎、營養攝取減少等,若不及早控制惡病質,恐無法完成治療,降低治療效果與存活率。

抑制發炎,可從營養補充下手,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劉裕明表示,據國外文獻,魚油富含Omega-3脂肪酸,能抗發炎,尤其魚油中的EPA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抗發炎物質合成,曾有動物實驗將罹癌老鼠,進行放療並適度補充魚油,可提升放療效果,調節發炎反應。

補充EPA 這幾點要注意

趙勇全說,多吃鮭魚、鮪魚等深海魚類雖能補充Omega-3脂肪酸與EPA,但癌症病人需要補充的EPA約每天2公克,約須吃下四片腳掌大的鮭魚,一般人很難吃足量。若選擇補充EPA含量較高的魚油,需注意魚油中脂溶性維生素含量,若攝取過量恐造成肝臟病變。

另外,EPA有抗凝血效果,近期要開刀的病人應先諮詢醫師,以免引起出血問題。或可向營養師諮詢適合的營養品替代。

抗癌重點除了抗發炎,營養是支撐病人體力的關鍵,擁有足夠體力有利完成療程,建議病人在癌症治療前一周開始補充相關營養,儲備體力。趙勇全指出,癌症病人常在接受化放療後第2至4周產生各種副作用,也須持續補充相關營養。

劉裕明說,曾遇過口腔癌末期病患,因疾病和治療導致食慾不振、吞嚥困難,只好靠鼻胃管補充營養,但腫瘤惡化速度快,加上營養不良,短短三周體重掉了十公斤,又因口腔潰瘍和白血球過低,連化、放療都無法做,只好中斷治療,全靠嗎啡止痛,兩個月後不幸過世。

營養狀況 攸關治療結果

營養狀況攸關治療結果,劉裕明表示,以大腸直腸癌為例,營養正常的病人,存活期約43周,但營養不良的人,存活期僅剩21周。臨床上也遇過病人胃口很好,體重卻急速下降,研判可能是腫瘤生長速度過快、消耗人體大量營養。

減少糖分攝取 多吃蛋白質

癌友如何補充營養?劉裕明說,外國文獻建議,癌友應該減少攝取糖分,糖分含量不超過20%;其次多攝取蛋白質,尤其乳清蛋白吸收力較佳,但合併腎病的癌友,避免補充過多蛋白質。

劉裕明表示,癌症病人不能僅靠單方營養品,更需重視基礎營養,從蛋白質、魚油等綜合性營養著手,對於吞嚥困難的病人,建議吃稀飯較好入口,但有些病人是獨居長者,無法自理,最好有家屬從旁照顧,讓營養補充更完善。

抗發炎 蛋白質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