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科居二線 就怕等不到人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據統計,歐美國家放射線使用於癌症治療已超過六成,但國內癌症患者接受放療的比率卻不到四成。台灣放射腫瘤醫學會大嘆,外科及腫瘤科似乎有點本位主義,總要等到治療遇到瓶頸,藥物出現抗藥性,才會想到放射治療。
台灣放射腫瘤醫學會梁雲指出,放射治療屬於癌症病人的二線科別,要是外科或腫瘤科不把病人轉介過來,那放療科就會「等嘸人」,空有一身治療病人的好武功,但沒有發揮空間的機會。
為何有些外科、腫瘤科醫師不想釋出癌症病人?台南奇美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表示,這與健保給付、醫師薪資高低以及國際大藥廠在背後推動等因素有關。
梁永昌不諱言,在健保總額制度下,醫師薪水與病人用藥多寡有關,病人用藥越多,醫師薪水就會越高。把病人轉出去,等於與跟自己荷包過不去。
再者,在國際藥廠努力推廣之下,標靶藥物幾成癌症病人的希望,與藥廠走得較近的醫師當然會建議病人使用標靶藥物,等到標靶藥物有抗藥性,沒了治療效果,才會將病人轉介到放射治療科。
為了不想再當冷衙門,台灣放射腫瘤醫學會主動站出來,希望癌症患者在就醫時,能夠主動向外科、腫瘤科醫師提出接受放療的意願,或是直接掛放射治療科的門診,透過整合性治療,提高療效。
【2009/03/01 聯合晚報】
推薦文章
-
在32次放療之旅中 搶救肌肉、尋找快樂
-
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反致癌?營養師曝保健品隱患:一情況才需服用
-
年初摸到腫塊 劉家昌癌逝!與甄珍夫妻緣僅9年卻吵了一輩子
-
智慧放療平台見成果 頭頸癌患者嚴重口腔黏膜炎降至5.5%
-
37歲的她失去胰臟、膽囊與脾臟 VHL病友盼:健保納救命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