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抗骨鬆藥記得定期看牙 避免顎骨壞死

聯合報 記者楊雅棠╱台北報導

年紀漸長,骨質漸漸流失。張媽媽五年前在家中浴室跌倒導致骨折,經診斷為骨質疏鬆,開始使用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藥品。沒想到使用一陣子後牙齦腫脹疼痛,雖然接受拔牙治療,但疼痛感持續加重,牙齒也開始鬆動、化膿,回診才發現,可能是雙磷酸鹽類藥品引起下顎壞死反應。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雙磷酸鹽類藥品是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主要藥品之一,但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可能導致嚴重顎骨壞死等不良反應,如口腔疼痛、腫脹、下唇麻木感、化膿、牙齒鬆動等,最嚴重為顎骨壞死暴露。

治療骨質疏鬆藥品眾多,依作用機轉分為抗骨流失藥品,如雙磷酸鹽類、單株抗體藥品等,以及促骨質合成藥品如副甲狀腺素。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雙磷酸鹽類的骨鬆藥品約有七種,但很多民眾以為只要吃了就是「保骨」、「補骨」,因此一直用藥。

沈采穎表示,雙磷酸鹽類的治骨鬆藥物導致顎骨壞死,臨床上並不少見,建議長期用藥民眾,服藥兩年就要請醫師評估是否繼續使用,也要定期接受牙科檢查;另外,接受拔牙或其他手術前,也要須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正在使用的藥物及病史,評估牙科處置的安全性,降低藥物不良反應風險。

骨質疏鬆 骨鬆 骨折 麻木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