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常見、不起眼的健康警訊!醫籲3情況盡早就醫別再拖
日常生活常會出現許多毛病,許多民眾習以為常,確實很多只是個小問題而已,但怕的就是其實身體已經出現嚴重問題、亮起了紅燈。台南市立醫院家庭醫學科盧泰潤醫師就指出6種常見不起眼的健康警訊,提醒民眾多留意,必要時盡早檢查。
6種常見、不起眼、
卻可能嚴重影響健康的警訊!
盧泰潤醫師指出,常見不明顯但卻可能潛藏重大疾病的症狀,如體重減輕、時常頭暈、反覆頭痛、容易疲倦、異常耳鳴、經常胸悶等,這些問題可大可小,不可大意。
體重減輕:
體重不明減輕是許多重大疾病常見症狀,定義在沒有特別的減重計畫下,6個月內下降了5%。較輕的問題可為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等腸胃道疾病,或是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較嚴重的則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慢性感染等,也包括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
時常頭暈:
頭暈也是診間常見的主述症狀之一,檢查下大多如良性的耳石脫落症、貧血、姿態性低血壓等。但嚴重的問題也可能為梅尼爾氏症、糖尿病血糖過高、聽神經瘤等,腦中風也會以頭暈的方式呈現。
反覆頭痛:
一樣是診間常見問題,大多是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原發性頭痛,較無健康疑慮。不過偏頭痛為單側、疼痛為中重度以上,且時間可能長至幾小時或幾天,也可能有畏光、噁心、嘔吐等症狀,通常比一般頭痛來得嚴重些,需經醫師診斷,並非痛一邊就是偏頭痛,因此也建議盡早檢查。而嚴重的問題則如腦部血管瘤、腦部腫瘤、中樞神經感染等續發性頭痛。
容易疲倦:
診間常見大多為找不到原因的「非特異性倦怠」,可能為自律神經失調或貧血所致。疾病嚴重的情況下,後期也常出現疲倦,如心臟病末期、腎臟病末期、肝硬化末期、癌症末期、嚴重自體免疫疾病、慢性感染等。
異常耳鳴:
耳鳴常見為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但也有可能為聽神經問題或過敏等,大多為良性,此情況多為兩側同時耳鳴。嚴重的如梅尼爾氏症、中耳炎、耳膜穿孔、耳中風、聽神經瘤、鼻咽癌等,這類情況大多是單側出現。因此特別提醒除了耳鳴太常發生需留意外,也要特別注意單側耳鳴。
經常胸悶:
胸悶也多為自律神經失調所致,或是流感等一般呼吸道感染,但此處是心、肺重要器官所在位置,萬不可輕忽,也可能為心律不整、狹心症等心臟疾病,氣喘、肺部慢性阻塞、肺癌等肺部疾病,或是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等。
身體出現症狀再觀察?該檢查?
醫指3情況盡早就醫別再拖。
盧泰潤醫師提醒,前述這些症狀若是太常發生就應提高警覺。若是以前沒有但現在出現,或以前還好但現在變得較嚴重,也應盡早就醫。特別是若伴隨了其他症狀、症狀不只一種,例如頭痛伴隨著耳鳴,或頭暈伴隨著體眾減輕等,症狀種類越多越要小心。觀察時間除了體重減輕可觀察6個月,其他不宜觀察過久,多數一般疾病症狀通常約兩周就會好轉,但如有明顯疑慮自然越早就醫檢查越好。若不確定該到哪檢查個好可先至家醫科,並在必要時作後續轉診,以利確保健康安全。
男60歲無慢性病史,胸悶不以為意,
檢查發現心血管阻塞有狹心症!
盧泰潤醫師也分享案例,一名60多歲有登山習慣的男性,常有些胸悶的情況,但只是輕微,自身也沒有三高等慢性疾病,因此認為只是年紀大了、心肺功能比較差,不以為意。約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注意到胸悶的情況有比以往更明顯,與家人討論後決定到家醫科檢查一下,看個心安也好,經檢查發現心臟血管阻塞相當嚴重,轉診至心臟內科作更進一步的心導管檢查,發現為「不穩定型狹心症」,三條血管皆有嚴重阻塞。後續心臟內科為他裝上三個支架後並無大礙並作陸續觀察。盧泰潤醫師表示,該案例還好警覺性較高,雖若再更早一點檢查或許就不必裝支架了,但也應檢查得還算早,並沒有出現其他危險。
沒看醫生還好,看了反而嚴重?
醫指常見就醫迷思,千萬母湯!
許多民眾也常見會有幾個迷思,例如「我才不要看醫生,沒看還好,看了反而更嚴重。」或是「看了醫生增加心理壓力,疾病反而容易惡化」,又或是「朋友吃那種藥都說有效,吃那個就好。」以及「我透過飲食保養、健康作息、好好生活就好。」等等。
迷思1:醫生沒看還好,看了反而更嚴重?
對此盧泰潤醫師表示,看了醫生問題反而更嚴重,這比較像是結果論,用結果來檢視所發生的事情,其實常見是因為該問題已發展到「能被當事人觀察到,且需檢查的地步」,此情況自然在檢查完之後問題往往會更嚴重些,但在治療下得以控制。反觀,若此問題已經被觀察到,卻沒就醫,那後續恐怕就不只是變得嚴重些而已。
迷思2:看醫生增心理壓力,疾病反而容易惡化?
心理壓力確實也會影響身體健康,但相較疾病而言影響幅度較小,以癌症舉例,不就醫拖到第四期,對健康的威脅絕對遠超過心理的影響,更不用說慢性疾病可能帶來急性危險,如糖尿病及心肌梗塞,千萬別因為怕心理負擔不看醫生,反而增加不可預期的生命危險。
迷思3:朋友吃那種藥都說有效,吃那個就好?
至於親友推薦的藥物、保健食品、民俗療法等,盧泰潤醫師表示,若是合法且正常管道自然可以嘗試,前提是必須確定,來源是出自於如醫生、藥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士,或各大藥局等合法通路;若非如此,自然建議避免,以免偏方反而加重身體負擔使得惡化。而即便安全無虞的,這些也未必適合每個人、每種疾病、每種疾病的類型,還是應以正規治療為主,上述方式為輔進行,也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可行,誤單以上述方法自行改善,以免延誤治療。
迷思4:透過飲食保養、健康作習、好好生活就好?
飲食、作息、好好生活等,也是同樣的道理,確實良好生活是有助改善身體狀況,但身體出現慢性疾病已是長期累積的結果,若不接受治療單以生活改善,往往只會越來越嚴重,急性疾病更不用說,自然是相當危險。因此若是症狀、疾病還沒出現,是可以健康生活維持;但若是已經出現就還是需要先檢查,並以健康生活輔助。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推薦文章
-
坐著60分鐘後步行10分鐘就能降血壓 且從這個時期就要開始做
-
中年抗衰老10策略!早餐吃顆蛋、不要常和另一半吵架都有助提升記憶力!
-
天冷運動指南:避開2時段運動,暖身要做久一點!
-
罕病成立權促會/健保署長:已爭取公務預算20億,9罕藥明年納健保
-
高血壓吃碳水化合物很罪惡?研究指7種碳水化合物反有助降血壓,香蕉、燕麥都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