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屋建材才有?這類衣物可能含甲醛,醫提醒穿之前多這步驟
之前大陸一男子因租住「甲醛屋」,從原本健康的人到罹血癌,6個月即病逝。大家普遍以為,甲醛多半存在於新房屋建材、家具等室內污染,但醫師提醒,包括標榜不用燙、防皺的衣服,常吃的乾燥的米粉、蘿蔔乾等,都可能含有甲醛,不得不慎。
甲醛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的一級致癌物,長期吸入恐增致癌風險。而如果你以為甲醛只會出現在新建材的室內污染,那就錯了,其實日常生活食衣住行很多用品都有甲醛危害,如塑膠筷、指甲油、化妝品等,都曾被查出含甲醛。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黃軒在《健康2.0》節目指出,例如許多人會買免燙、防皺的襯衫、褲子等,洗了不用燙相當方便,或旅行常用的一次性免洗衣物,這些衣物在製程中都有使用化學物質,或多或少就含有甲醛成分,這些衣物與皮膚貼身接觸易造成危害,因此建議新的衣物買回家後,一定要先洗2、3次以上再穿。開車的朋友也要注意,汽車裡面也有不少地方可能含有甲醛,如皮椅、方向盤、按鈕、中控台等。飲食方面,則要注意顏色過於白皙、不自然的食品,不肖業者可能在食物製程中添加甲醛,以達殺菌、防腐目的,常見用於乾燥的米粉、蘿蔔乾等食品。
防甲醛室內污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保持通風,新的衣物穿之前一定要先洗過,食物則要靠視覺、嗅覺警覺挑選。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曾接受《聯合報》訪問表示,甲醛是強烈的刺激物,會對眼睛、鼻子、呼吸道等黏膜器官產生刺激,恐誘發氣喘;長期暴露恐增加上鼻腔癌、肺癌、白血病等疾病風險。
推薦文章
-
鼓勵癌友保生機 盼凍卵補助擴大
-
2025癌症論壇/癌症治療大躍進!國衛院:本土基因庫可助客製化治療
-
2025癌症論壇/花慈國際醫療揚名海外,救越南血癌童一命
-
2025癌症論壇/無預警的人生延長賽,前職棒球員潘忠韋經歷瀕死、2次骨髓移植,每天走萬步對抗癌症後遺症
-
前職棒球星每天運動、重訓卻罹癌?原因可能「這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