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大腦覺得有吃飽 吃飯時間不可少於這時數
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教授吳明賢說,你我都曾學習過飲食均衡、三餐定量定食等知識,小時候有老師、家長控管,但到了成年後,飲食掌控權在自我身上,飲食教育猶如沒學過,暴飲暴食、三餐不定、高油高糖飲食或是吃太快,都是常見的壞習慣。
吳明賢說,細嚼慢嚥反而會獲得飽足感,不容易變胖,根據研究,吃飯時間若能達到20分鐘,大腦能有效接收胃部的訊息,若低於10分鐘甚至更快,即使身體已經獲得足夠的熱量,大腦仍認為「吃不夠」,反而吃更多,胃來不及消化,食物愈塞愈多,食物容易溢到食道,造成胃酸逆流。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林真夙表示,為提升成人飲食教育,近年推出我的餐盤,讓民眾更容易理解均衡飲食的概念,也積極宣導,均衡飲食的重要性,若吃太快、三餐不定、太油太鹹太甜,不只是消化道疾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皆會是未來會面對到的問題。
林真夙說,民眾可緊記六大口訣「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且三餐必須定時定量,保持運動習慣,皆能避免腸胃道疾病發生。
推薦文章
-
女作家直到60歲才確診過動症 她反而鬆了口氣:我不是失敗的人
-
「他還有心跳,為什麼說他走了?」神經外科醫師揭露腦死判定的生命真相
-
抬頭就能讓嫉妒消失?東大研究揭「一個動作」能幫你穩定情緒
-
完全無糖不一定比較健康!原型食物糖分適量吃,飲料減糖3關鍵
-
運動讓你更健康還是正悄悄造成傷害?身體提醒該休息的7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