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防中暑 記得補充含鈉飲料
夏季天氣經常高溫、高濕而且悶熱難耐,可能一不小心就中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簡立建指出,熱衰竭、中暑等熱傷害多半與體內電解質流失失衡、人體無法透過流汗等方式散熱有關,應避免長時間在大太陽下、確保室內外環境通風、適時補充含鈉飲料很重要。
簡立建說,熱衰竭患者通常是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大量流汗卻沒補充電解質、水分,導致體內缺水、電解質失衡,出現四肢無力、想吐、頭昏、頭痛等情況,此時患者的皮膚是濕熱的,若沒有立刻到陰涼處、補充含鈉飲料、降低體溫,就可能變成中暑。
簡立建表示,中暑是指患者處於高溫環境、散熱不易而造成體溫超過攝氏40.5度,通常有身體乾熱無汗、癱軟、嘔吐、頭痛、意識混亂、昏迷等症狀。中暑的體內高溫也會很快導致「內傷」,如心臟腎臟衰竭、橫紋肌溶解症及腦病變等,嚴重者容易死亡,所以患者應立即降溫後送醫。
簡立建說,宜蘭就發生過有20多歲、身材較肥胖的男子長時間在烈日下步行,結果突然休克送醫,體溫高達攝氏41度,最後靠醫院的循環降溫設備救回來,另有不少人喜歡爬山,以為高海拔涼爽或寒冷就沒有熱傷害,但若衣物密不透風、持續運動累積高溫,也可能中暑。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中年後身體開始出現重大變化 40歲以上不可忽視的5項血液檢查
-
保持充足水分有助維持細胞健康!專家推薦5種抗氧化飲品 補水兼排毒
-
慎防秋老虎 勤補水分防熱傷害
-
節氣寒露進深秋!秋季保養4守則,多注意下肢保暖
-
為什麼早上起床後容易跑廁所?專家曝5個維持腸道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