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其實比大米好消化!那為何吃完粽子會覺得撐?

元氣網 營養師劉遂謙
粽子。記者郭政芬/攝影

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傳統節日中出鏡率最高的的特色食物,很多都是以糯米為原材料加工的:元宵、湯圓、年糕、粽子、米酒……

粘糯製造了口感優勢,卻在飽腹感方面敗下陣來:農耕時代,糧食很寶貴的,一斤米絕不當半斤用,而糯米很難令人即刻產生滿足感,經常是一不小心就吃多了。成本核算下來,必須不能作為糧食的主材啊,所以,這種比大米更加細軟、無需煙火就能食的美食,更多還是作為佳節良宵出現。

人體的第一大腦和第二大腦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微妙,不止細菌這點事,今天就不詳述了。我們先把話題轉回到粽子與消化道的關係上來。

糯米難消化?那是你錯了!糯米比大米更容易消化,而且容易吃多!

糯米含有豐富的支鏈澱粉,容易與澱粉酶作用、葡萄糖分子釋放的速度非常快,熱水中更容易水解糊化,所以,比以直連澱粉為主的大米更容易消化、更容易吸收、更快升高血糖。

現在,知道為何讓糖尿病人少吃粽子了吧?

原因很簡單:粽子升血糖速度很快,不利於血糖控制(前提是只吃粽子,同餐不吃肉蛋菜等其它食物)。

純糯米粽子(不加餡料的,或者只加蜜棗等高糖餡料的),升血糖的速度高得驚人!升糖指數(GI)基本等同於喝濃濃的葡萄糖水!

可是,為什麼覺得粽子吃完難消化?為何總會在吃完糯米後覺得很撐?

●密度大:包得很緊實的粽子中糧食密度大,煮熟後比相對鬆散的等體積的米飯更結實。

●老化反應:如果不是趁熱吃,放涼後的糯米的硬度、粘性和咀嚼性都會顯著上升,不僅嚼勁變大,還不容易消化。加了豬油的肉粽子尤其如此,給消化道增加更大的負擔。

●分子結構變堅韌:一些糯米製品,像驢打滾、糍粑經過揉壓,捶打,糯米分子結構變得強韌堅固,消化起來更吃力。

紅藜雞肉粽。記者許政榆/攝影

粽子美味,且有一定營養價值(尤其是添加了不同餡料之後)。但是,鑑於它對血糖的影響、以及在冷食情況下可能給消化道添加的負擔(冷食糯米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對胃酸過多者不宜),我們在品味美食的同時,必須兼顧腸胃健康。

不同飲食結構,會對腸道菌群產生「質」的影響,雖然說的是粽子,其實是想提醒大家:習慣非一日養成,節日常常會成為腸胃健康的導火線。不買太多、不剩太多、合理搭配,是澆滅導火線的重點——據我了解,很多家庭會把集中採購的粽子作為端午後一兩週的正餐主食……反覆加熱,單就糯米這種食材而言,對腸胃並無好處哦!

市面上銷售的粽子基本上都需要再次加熱,幾乎全部屬於超高血糖指數食品,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一定要非常小心。因此,選擇雜糧粽子,或者以雞蛋、瘦肉等做餡料的,會相對好一些。同時避免一餐中只吃粽子,而是要結合一定量的蔬菜、豆漿或牛奶等食物,幫助均衡營養並降低這一餐的血糖指數。

Source

粽子 糯米 高血糖 葡萄糖 澱粉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