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包裝的食品用微波 會吃進塑化劑嗎?
「叮咚!」不少忙碌上班族會在肚子唱空城計時走進超商,買塑膠包裝微波食品吃,但店員都把食品連同塑膠包裝放入微波爐加熱,會不會不小心把塑化劑也吃進肚呢?
其實,按包裝建議的時間和溫度微波,正確使用不必擔心。不過,若不清楚怎麼微波,醫師認為還是把食物裝在瓷器或玻璃容器內微波加熱更好,才能避免加熱過久而吃進毒素。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塑化劑為一種環境荷爾蒙,會抗雄激素活性而造成內分泌失調,阻害生殖機能。塑化劑的接觸若超過人體每日耐受量建議值,健康影響就可能有危害。
不過,會熔出塑化劑的塑膠包裝材質是第3類聚氯乙烯(PVC),耐熱溫度僅60℃到80℃,基本上業者不會用來作為微波食物包裝。
顏宗海說,超商或賣場所販售的加熱即食微波食品,其塑膠包裝材質是以第5類聚丙烯(PP)為主,用在飯類、麵類、水餃等的硬質容器上,耐熱溫度為90℃到140℃,國外也有專門販售這種可微波的塑膠包裝。
據查,另一種柔軟性包裝材質的即食微波食品包裝,內層是使用聚乙烯(PE),外層使用聚醯胺(PA),有耐油、耐熱、防潮及阻絕香氣散發等功能。
通常包裝上會有建議加熱溫度及加熱時間,民眾只要按照建議微波加熱即可,正確使用基本上不必擔心。
但顏宗海認為,進微波爐加熱的容器還是以瓷器或玻璃容器為佳,是最好的耐高溫容器。若民眾對於直接拿塑膠包裝加熱有疑慮,或不清楚塑膠包裝材質,就建議拆開包裝,把食物放入瓷碗或玻璃碗中微波加熱再吃。
由於部分保鮮膜是採PVC材質製成,即使「割一縫」加熱,仍無法免除保鮮膜可能熔出的塑化劑,很容易汙染到食物。顏宗海提醒,民眾若有用保鮮膜封住容器,食物放進微波爐加熱之前應移除保鮮膜,才能吃得更安心。
推薦文章
-
選購環保餐具避免顏色鮮豔的 一表看懂非塑膠類容器優劣比較
-
高溫、油脂最易溶出塑化劑 專家建議即食商品換容器再微波加熱
-
打果汁放入冰塊也可能產生 專家教你5招減少吃入塑膠微粒風險
-
東西解凍後都不好吃?食材冷凍4密技 鋁箔紙包吐司保有蓬鬆口感
-
英研究:45年來全球精子數量下降超過50% 三大因素釀精子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