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隨媽祖遶境疑熱衰竭 醫:每年此時易有熱傷害

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今日全台高溫,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參與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傳出中午行經西螺大橋時,突然發生冒汗、暈眩、肌肉間歇抽筋等疑似熱衰竭的症狀,因而更動下午行程。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說,人體從冷環境進到熱環境所需的適應期長達一至兩周,因此每年春天過度至夏天,約莫四、五月時,不少民眾還未適應好變熱的環境,就不慎發生熱傷害。

一般建議,進行戶外活動要適時補充水分,走路者應每30分鐘補充250至350毫升的水分,路跑者應每15至20分鐘補充200至300毫升的水分,一旦發生疲累、口乾、頭暈等徵候,就要立刻找陰涼處休息。

朱柏齡說,在高溫下待一段時間後,若肛溫並未超過40度或耳溫未超過39度,但大量冒汗,出現頭昏、頭痛、惡心、嘔吐、脈搏呼吸快、全身無力、短暫暈眩等,稱為熱衰竭;若流了很多汗、因電解質流失造成四肢肌肉痙攣的現象,像是跑步跑到大腿抽筋、打網球打到手抽筋等,但神智還算清楚,則稱作熱痙攣。這兩者都屬熱傷害,發生時要立刻移往陰涼處休息,並補充水分。

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參與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傳出中午行經西螺大橋時,突然發生冒汗、暈眩、肌肉間歇抽筋等疑似熱衰竭的症狀。本報系資料照

若肛溫超過攝氏40度或耳溫超過攝氏39度,且有意識不清、昏迷的情形,才是醫學上所謂的中暑,此時要立即送醫治療。在送醫之前,可先以噴水、泡水、敷冷毛巾、吹電風扇等方式讓體溫下降。

熱衰竭 熱痙攣 熱傷害 中暑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