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環保餐具避免顏色鮮豔的 一表看懂非塑膠類容器優劣比較
市面上環保餐具琳瑯滿目,材質各有優缺點,該怎麼挑?屏東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長伍展霈說,挑選環保餐具,要思考用途,例如,會不會用到微波加熱,或需不需要保溫等功能,再從中挑選適合的材質。
塑膠容器具有輕便易攜帶的優點,「但並非所有塑膠材質都適合用於接觸食物。」屏東縣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陳彥任說,為確保食品安全與健康,選購食用級的塑膠容器,需注意三大點,「產品外包裝標示」、「選擇合適材質」、「避免顏色過於鮮豔的容器」。
1.注意產品外包裝標示
陳彥任說,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食品器具、容器或包裝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明顯標示以下事項:
●品名。●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其為二種以上材質組成者,應分別標明。
●淨重、容量或數量。
●國內負責廠商之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
●原產地(國)。
●製造日期;其有時效性者,並應加註有效日期或有效期間。
●使用注意事項或微波等其他警語。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事項。
除了法規規定標示,也要注意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應註明「供食品接觸用途」或等同意義的字樣;或是食品接觸面含塑膠材質的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應註明其為供重複使用或供一次使用,或等同意義字樣。
「民眾選購時,務必確認包裝標示資訊是否完整,特別是材質名稱和耐熱溫度。」陳彥任提醒,食品接觸面含聚氯乙烯(PVC)或聚偏二氯乙烯(PVDC)塑膠材質的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應註明勿與高油脂且高溫的食品直接接觸或等同意義的警語。這類塑膠材質的食品容器,若盛裝高溫或高油脂,容易釋出塑化劑或其他有毒物質。
2.選擇合適材質
陳彥任說,每種塑膠材質適合使用方式都不同,常見材質如下:
PP(5號):聚丙烯,具較高耐熱性,適合盛裝熱湯、熱食,也耐酸鹼,是相對安全的選擇。LDPE(4號)/HDPE(2號):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適合盛裝酸性食物,例如果汁,但耐熱性較PP低。
PS(6號):聚苯乙烯,常用於一次性餐具,但應避免高溫或長時間接觸。
PET(1號):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常見於寶特瓶,不耐熱,不建議重複使用。
PVC(3號):聚氯乙烯,較少用在食品容器,可能含有塑化劑,應避免接觸食品。
3.避免顏色過於鮮豔的容器
陳彥任指出,塑膠容器的原始顏色多為白色、半透明或透明,有顏色的容器大多是經過染色處理,染色劑可能含有添加物,不建議長期使用,尤其是在高溫或接觸油脂時。
如果想要選擇有顏色的容器,建議選擇內部是素色、顏色圖案位於外層的產品,且避免接觸高溫或油脂。
使用塑膠食器原則
1.當餐具或容器出現刮痕、磨損或顏色異常時,應立即更換。
2.避免重複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容器,例如寶特瓶、塑膠袋等。
3.若無法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應盡量避免盛裝高溫或酸性食物。
4.購買環保餐具前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按照說明正確使用。
5.選擇信譽良好且標示清楚的產品,避免購買價格低廉或顏色過於鮮豔的產品。
非塑膠類容器優劣比較 製表/元氣周報 資料來源/屏東縣衛生局
推薦文章
-
高溫、油脂最易溶出塑化劑 專家建議即食商品換容器再微波加熱
-
打果汁放入冰塊也可能產生 專家教你5招減少吃入塑膠微粒風險
-
塑膠袋裝熱食可怕 譚敦慈:改用紙餐盒沒比較安全!8個小細節避塑膠微粒
-
轉骨方引「橫向發展」?醫:成分不明恐影響孩子最終身高
-
夾鏈保鮮袋可以重複使用嗎?5類食物不適合!業者教清潔3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