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飛行中的不適感?一次看懂身體在飛機上會發生什麼事及如何保持健康

元氣網 編輯辜子桓整理
搭飛機時身體其實會產生一系列生理適應。

你喜歡搭乘飛機嗎?有些人認為在機艙內數小時是長途旅行中最難以忍受的環節。專家指出,搭機時身體其實會產生一系列生理適應。

【延伸閱讀:搭飛機別喝酒助眠 研究揭3大風險因素結合可能傷害心臟健康】

身體在飛機上會發生什麼事?

當你身處35000英尺的高度時,飛機內的氧氣含量非常低,如果沒有內建的機艙增壓系統,我們很快就會失去意識。為了讓機組人員和乘客能夠舒適地呼吸,飛機會維持我們在大約6000至8000英尺的高度所經歷的壓力。

事實上,絕大多數時機艙內是極為安全的環境,出現不良健康事件相當罕見,但以下這些因素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它們偶爾會發生。

1.大腦

由於起飛後氣壓降低,可能會導致輕度缺氧。它可能影響我們的思考能力、記憶力和情緒,增加焦慮和緊張等負面情緒。

2.耳朵

隨著我們進入大氣層較高處,周圍的氣壓減少。為了均衡這種壓力,耳朵會自行調整以釋放中耳和鼻竇的空氣。

3.口鼻

由於濕度下降,你的眼睛和鼻子可能會感到乾燥,你可能也會感到口乾,導致味蕾對鹽和甜的敏感度降低。

4.腸胃

由於氣壓較低,大多數人會感到腹脹,同時體內的氧氣含量減少,這會減慢體內的消化速度。

5.雙腿

在機艙內長時間坐著會增加深層靜脈血栓的風險,有研究表明,經過四個小時以上的長途飛行後,患病風險會增加兩到三倍。

6.皮膚

飛機上的濕度通常低於20%,而台灣各地的平均濕度為70%以上,因此你的皮膚可能會感覺比平常更乾燥。

如何在飛機上保持健康?

1.補充水分

由於機艙中空氣的濕度僅約10%至20%,在長途飛行中你可能會因此流失體內的水分。專家建議,每小時喝大約250毫升左右的水,以減輕脫水可能造成的不適。

此外,飛機上的氣壓變化是會影響消化系統,導致腸道內產生過多的氣體,而機艙壓力的變化和脫水的結合會影響排便,有時會引發便秘。適當的補水也有助於維持腸道蠕動。

2.經常洗手

在低濕度環境中待幾個小時,鼻腔會變得乾燥,可能會增加感染病菌的機會。另外,機艙內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的環境,病菌更容易通過空氣中的顆粒或接觸受汙染的表面傳播。

為了降低風險,專家建議在飛機上定期洗手,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臉部。

3.四處走動保持血液循環

飛機上長時間久坐會導致血液在下肢靜脈中積聚並停滯,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伸展雙腿可能會暫時改善血液流動,但不會持續很久。

因此專家建議,搭機時時不時起身走動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讓小腿肌肉將血液泵回心臟。

【資料來源】

What happens to your body on a plane – and how to stay healthy

衛生福利部疾管署:飛航旅行的注意事項

旅遊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