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復健科醫師也罹患雙重擠壓症候群 做6件事改善
在診間,很多病人看我使用電腦打鍵盤問我「為什麼要用墊子?」因為我的手會麻、頸椎退化,罹患了腕隧道症候群和雙重擠壓症候群。
手麻、頭痛 睡姿也歪掉
隨著年齡增長,50歲以後我的頸椎開始退化,壓到頸部神經,手腕神經也變得更脆弱,產生「雙重擠壓症候群」。最初是頭痛、脖子不舒服,尤其是頭痛到需要躺著,還以為是偏頭痛、青光眼,但檢查才發現是頸椎壓迫造成。也因為脖子不舒服、睡姿歪掉,頭側向左側,導致左手麻,從手臂往手指方向延伸的麻。
因為我的姿勢不對,才造成頸椎問題,不僅左手會麻,還會頭痛,剛開始我只做一些熱敷、電療,但效果有限,吃藥只是暫時緩解,後來我調整姿勢,睡覺時在枕頭上放置毛巾捲讓頸部有承托,頭與頸往前約5度微微彎曲,不要側一邊,頸椎問題才得到緩解。
別過度伸展 可拿墊子撐手
52歲時,手腕、手指不對勁,常常手麻,尤其左手拿手機時最為嚴重,經神經傳導檢查,證實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因為長期使用電腦鍵盤,手腕過度往上伸展造成的,於是我使用鍵盤時,會拿墊子撐住手腕,避免手腕過度伸展。手很麻時,會戴上豎腕副木(矯正支架),讓手腕擺在正中、放鬆的姿勢,避免神經壓迫、造成疼痛。
腕隧道症候群發生原因,常見使用電腦久了、拿著手機追劇、玩手遊或單手支著頭睡覺等,手腕過度彎曲、過度伸展,造成手腕處的正中神經過度狹窄受到壓迫,手指頭會麻,尤其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或無名指一半所謂「三指半」延伸到手掌魚際部位會麻。
打電腦玩手機 需注意姿勢
在治療上,第一個就是預防,手腕不要過度彎曲以及過度伸展。復健治療依病況可採用副木、超音波、電療、雷射、打針,或震波治療、高能量磁場治療等,有助於緩解神經壓迫。
避免雙重擠壓症候群上身,我做了六件事:
一、謹守「睡覺頭不能歪掉、頸不能空」,有助於改善頸椎問題。
二、使用3C產品時,每30分鐘就要起身動一動,做頸椎舒緩運動或伸展運動,讓眼睛適度休息。
三,避免伸脖子姿勢,例如低頭族看手機、電腦族會不自主伸長脖子、下巴凸出,都易導致頸椎問題惡化。
四、坐姿要正確。坐的時候先調整好椅子高度,與螢幕第一行字往上3公分平視,或與訪談者保持平視,並隨時注意姿勢,挺胸、背拉直。使用鍵盤時,手腕要有靠墊,騎機車催完油門後手腕放平。
五、平時做頸椎強化運動,利用手部輕推頭部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各16拍後放開。
六、身體不適,應就醫尋求專業人員協助,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醫學辭典/雙重擠壓症候群
「雙重擠壓症候群」最早於1973年由厄普頓(Upton)和麥考馬斯(McComas)2位醫師提出,他們追蹤115名罹患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部尺神經壓迫症狀患者檢查分析,發現有81例伴隨頸部神經病變,且沿著單一條周邊神經,同時存在多個部位的壓迫現象,而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稱為「雙重擠壓症候群」。
林千琳小檔案
現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部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復健科主治醫師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理學碩士
專長:
早期療育、兒童復健、中風復健、癌症復健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總醫師
興趣:健走、旅遊、欣賞音樂
推薦文章
-
良好的腸道有助健康老化 專家授5個應優先考慮的日常生活習慣
-
一起身眼前發黑、眩暈 姿勢性低血壓作怪!5招預防
-
成年身高不到130公分,小小人兒從生活到呼吸,處處都有阻礙
-
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飲食策略 提升神經生長因子的關鍵方法
-
醫療奉獻獎/章殷超堅守貢寮偏鄉30年 打造健康「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