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病發那年演講上百場、出國5次!名醫忽略疲倦 肝癌三期才發現
「我的專長是感染管制,因個性關係,希望把事情都做到最好,把自己逼得很緊。」年輕醫師都想爭出頭,且醫院培養他當講師,接觸面廣,有單位邀演講也不太會拒絕,但演講半小時可能需要花上十小時查資料、做簡報,常整晚熬夜沒睡,「記得肝癌發病那年最忙,演講高達上百場、出國5次。」
體力變差了 容易覺得累
2010年的9月,第一次發現身體不適,當時利用開會前一天抽空到美國波士頓自由步道爬坡,以往我都能完整爬完,這次卻上氣不接下氣;同年11月底到新加坡參加新藥研習,與同行醫師到烏節路逛街,因不太舒服,到一家飲料店休息近2小時,集合時間到卻被友人發現我滿頭大汗,其實就是體力變差了,容易覺得累、冒虛汗。
突然發高燒 上腹隱隱痛
幾天後在加護病房值夜班,突然發高燒整晚不退又累、上腹隱隱作痛,撐到凌晨12點跟護理師說,身體非常不舒服,沒事不要叫我,幸好那天沒有新病人進來,隔天醒來出現一個念頭,覺得「我生病了,要去看病」。
因母親有B型肝炎帶原,我從小就是B肝帶原,但當年沒有B肝疫苗全面注射,後續也沒有固定追蹤,「醫師最大的缺點,就是看病方便,但也最鐵齒,覺得自己會好,就沒有特別注意。」這次發病症狀懷疑跟肝炎有關,發病隔天就到胃腸科門診報到,醫師也覺得可能是肝炎,建議做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 瀰漫性肝癌
做超音波的年輕醫師不敢說結果,請我找資深的醫師看報告,「原來我得了肝癌,且癌細胞在左葉,與一般肝癌一顆一顆不同,我得的是瀰漫性肝癌,大小超過10公分,已是第三期。」在兩周內迅速安排住院、開刀。
「當時醫院如果沒有幫忙,我可能就死掉了。」我的執刀醫師是現任義大醫院外科副院長陳耀森,成功切除腫瘤過了8個月後跟我說,開刀時發現腫瘤已經侵犯到肝門靜脈,癌細胞可能由此擴散全身,他能做的只能切除乾淨,當時曾有名病人症狀、年齡與我相似,卻在開刀沒多久離世,「很幸運,我活了下來。」
10年前病發 目前已穩定
開完刀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自費吃了2年標靶藥物,目前病情已穩定,自此按時服藥控制B肝病毒、不熬夜,也特別注重飲食,牛、羊等紅肉及花生不吃、酒不碰,休息2年不接演講,「過去把自己逼太緊,現在學會量力而為,從一年上百場演講縮減為幾十場,個性也從急躁轉為慢活。」
但因每天會議、授課還是很多,只有休息的2年有時間做甩手功,現在每三個月固定回診,仍被提醒沒做運動。偶爾也會有病人到門診詢問怎麼保養,我都建議,「規律運動、飲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醫學辭典/原發性肝細胞癌
原發性肝細胞癌好發於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或慢性肝炎患者,近年發現長期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病變患者,罹患肝癌病例增加。其治療方法近幾年有很大進展,包含根除性手術、射頻燒灼術(RFA)、肝動脈化學栓塞、化療及標靶藥物等方式,依據肝癌期別不同給予適當方式治療,仍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最好。
黃俊凱小檔案
年齡:54歲
現職:
●義大醫院感染管制部部長
●台灣愛滋病學會監事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常務理事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經歷:
●義大醫院感染科主任
●義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高雄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
●署立台中醫院感染科主任
專長:
●感染科
●高級心臟救命術指導員
●急重症醫療
●一般內科
推薦文章
-
早餐幾點吃最適合?專家建議不要太晚吃,「這時間點」吃最能護心控膽固醇
-
三餐先吃蛋白質助控糖!進食3步驟 澱粉一定要後面吃
-
降低發炎反應並提升免疫力?教授解析酥油到底有無健康益處
-
醫病平台/變成病人後的醫師
-
36歲水果行老闆「長年吃店裡一物」罹患肝癌!醫師指節儉習慣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