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經驗/更年期的考驗 我該怎麼重回正軌
50歲過後的我,像螢幕壞掉的電腦,亮度暗淡、畫面模糊,經常渾渾噩噩,容易累、一直睡不飽,體力與健康大不如前,記性急遽變差,不論是熟客或是紅極一時的影歌星名字,都像是突然被人從記憶體內連根拔除般,怎麼也想不起來,甚至清楚的感覺到自己變笨了。
全身不舒服 卻難具體描述
想起國二暑假的某個午後,當我將腳下竹篾編成簍底,賺取微薄打工費時,突然自體內湧出的初潮,使我措手不及呆坐在地。原來總被嫌慢半拍的自己,吊車尾走入了「轉大人」的行列,清晰的記憶彷如昨日。
彈指間,三十多年轉眼流逝,女性荷爾蒙存量,由卵子按月提領一空,「好朋友」也顯得意興闌珊,甚至不再大駕光臨。失去潤澤的身體野火燎原,燒出滿頭大汗,眼花、心悸、暈眩、失眠、腰痠背痛等,種種症狀令人心煩意亂,惱人的是,卻又無法具體描述到底是哪邊不舒服。
以前經期長、量多,出外洽公、旅遊極不方便,總幻想著停經後可以輕鬆些,哪知缺少荷爾蒙對身體有這麼大的影響,雖然已經做好慢慢變老的心理建設,但沒料到改變竟如迅雷不及掩耳,就像髮線兩旁怎樣也染不黑的髮,其實是早已禿得見底的頭皮。
中西醫都說培養運動習慣有助益,四體不勤的我,選了最輕鬆又經濟、方便的健走,每日早晨上堤頂道路從散步開始訓練,到現在每日快走40分鐘、一天走8000步以上。感覺渾身不對勁、心情抑鬱難以入眠時,也曾求助婦產科,補充雌激素,並在症狀減緩後逐漸拉大服藥間距,從每日到隔天、3天,希望慢慢擺脫對藥物的依賴。
有效也有風險 用藥須謹慎
雌激素、黃體素補充療法雖有立竿見影之效,但也可能增加罹乳癌、中風或靜脈栓塞的風險,必須經醫生評估才能使用,健保也有限定期間。醫生還說更年期是人生重大轉變時期,適當用藥照護可改善不適、提高生活品質,除了藥物外,規律且持續運動有益健康,例如: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及肥胖等,但不適合太劇烈運動,以免健身不成先造成傷害。
更年期是自然過程,不是疾病,但身心難免受影響,藉由藥物,一樣可以回歸正常生活。以國人平均壽命80歲來說,婦女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在停經後,重要的是如何維持更年期的健康身體,才能在垂暮之年活得更有尊嚴。
推薦文章
-
長期疼痛找不出原因?全身5部位最常肌筋膜疼痛,5運動改善!
-
無聲疾病骨鬆 輕忽恐永久失能
-
氣喘發作「吸一口」就沒事?他一度命危葉克膜搶救!專家:抗發炎才能治本
-
常吃零食、少做飯?專家提醒4種重要營養素可能容易攝取不足
-
負重運動能增骨質密度 豆類補鈣要選傳統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