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當醫師變成病人——原來醫師對病人的鼓勵如此重要
之前寫過我去年膝蓋扭傷後看中西醫的經驗,這次想談生病的經歷、心情和體會。
剛開始雖然患處會痛,但因為即時找到一位整復推拿高手治療,解除疼痛並恢復行動能力,所以除了覺得稍微不方便外,並沒有對受傷這回事有太大的感觸。反而是在第二、三週時,因為停止服用止痛消炎藥,膝蓋三不五時就腫起來,且每次都持續好幾天,才開始感到不舒服。加上自己會時常不自主地將身體的重量放在另一側,讓健康的腿承受太大壓力而引發下背、髖關節和右膝蓋的疼痛。雖然後來又吃了一陣子的止痛藥,但突如其來的疼痛還是蠻惱人的。原本我以為傷勢大概幾週就會好了,後來經復健科朋友的提醒,才發現我錯把內科常見的表皮傷的修復時間,當作肌肉及深層組織受傷的恢復時程(三至六個月)!
傷後一個月,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前十字韌帶完全斷裂,同事推薦我找一位這方面專門的骨科醫師。看診前我先在網路蒐集資料,了解外科治療無法直接將韌帶縫合,須要透過關節鏡用二頭肌腱或臏骨韌帶的一部分重建,術後還須穿戴膝蓋支架、持拐杖助行並長期復健。我一向認為自己還蠻堅強的,可是當我看到資訊後,心裡突然感到莫名的害怕。還好骨科醫師考量我的年齡和活動型態,覺得並不需要手術治療,讓我鬆了一大口氣,發現自己的恐懼原來是無中生有!最後透過社區復健科診所醫師的評估:她認為我膝關節還算穩定,可積極復健增加四頭肌的力量來代替斷裂的韌帶之功能,於是內心的恐懼得以紓解。我後來反思,覺得應該是長期的身體疼痛使心理變得脆弱,加上對復原時程不實際的期待,才會有如此大的負面反應。
此次生病所造成的心情起伏,令我深刻體會到醫師的鼓勵對病人的重要。復健科醫師細心地檢查及詳細地解釋治療計畫,讓我心裡生起很大的信心,排解我原本因誤解而產生的莫明恐慌。身為醫師我了解病情告知是一項高超的技術,須拿捏得恰到好處,否則不是把病人嚇壞或嚇跑,就是讓他們有不切實際的想法。尤其是當病情不樂觀時,如何據實告知其嚴重程度及可能的併發症以讓病人和家屬能做最壞的打算,但同時給予他們希望和信心好好面對疾病,除了基本訓練外,還須經過許多練習及修正,難怪以前我們的老師和前輩們一直跟我們強調,溝通是一種「藝術」!
受傷經驗也讓我深深體驗人生病時心情的起伏變化。有些人平時蠻樂觀、堅強的,但是疾病帶來許多的未知或不確定性,可能會讓他們感到無助和沮喪。若加上生理的疼痛或不適,甚至使他們一時無法接受及面對。自生病後就聽聞周遭一些友人相同的經驗:有位朋友騎機車被轎車擦撞,之後她有一陣子都不敢再騎車。那位友人蠻精明能幹,以前也生過一些病,但不知道為何這次的意外特別影響她。我們討論後覺得可能人到了某個年齡或階段,會對一些事情產生不同的感觸。
雖然如此,我想在此鼓勵病友和他們的家人,當發覺病人受疾病影響而產生負面想法或情緒時,要積極面對並防範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淵。最好的方法是把擔憂或問題告訴醫護人員,聽從他們的專業解釋和分析,很可能就會發現有些困擾是多餘,甚至是杞人憂天的。像曾有病人因胃出血須做內視鏡,但老先生聽說那很痛所以一直不肯做,後來終於被我們說服,結果發現過程因有噴麻藥其實不會太不舒服。他事後與我們分享:不要道聽途說,自己嚇自己,且還可能延誤治療。我要呼籲大家與醫療團隊合作,各司其職才能把病養好。我以前開刀時,就卸下醫師的身分,扮演好病人的角色,盡量配合處置,讓醫護人員發揮所長,協助我康復。
最後我欲提醒大家,不要因生病而一蹶不振,被疾病打敗。我們有時看到一些病人在獲知罹患癌症的消息後,如洩了氣的球變得很消極,很快就往生了。雖然我理解被告知得癌症的打擊是何等晴天霹靂,但是待心情較平靜後,何不積極與樂觀地面對呢?現今醫療發達,許多癌症經過手術、放射線或化學藥物治療等,有可能治癒。
有次我腳又開始痛,心裡很受折磨時,在網路上看到某運動選手受傷後不畏辛苦,積極治療和復健的報導,得到很大的鼓勵。我想到幾位旅美棒球名將,尤其是郭泓志,雖然受過無數次的傷、開過許多刀,但還是勇敢地面對挫折,挑戰自己更上一層樓。我體悟到人生不可能一直順遂,重要的是跌倒後是否能再爬起來?於是我振奮自己,積極復健,但也注意不過度運動,果真膝蓋的情況在受傷三個月後改善許多。某天我在路上習慣性小心翼翼地跨過一個台階,當下警覺我還是把自己當作病人。可是膝蓋已差不多復原,我認為我應該擺脫疾病的陰影,於是我告訴自己:雖然我的膝蓋曾受過傷,但現在我又成為健康的人了;那一刻感覺自己彷彿「重生」。現在我的膝蓋可以完全彎曲,可蹲下再起立、伸展自如。感恩過程中曾幫助過我的所有人,也感謝老天給我的「人生功課」。
(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
推薦文章
-
扁平足「穿這1種鞋」恐反釀足底筋膜炎!醫教挑選注意事項
-
輕鬆練肌力又能降低跌倒風險 簡文仁教你2招練核心+防跌5要操
-
年輕時飲食可能導致骨折?你所不知的骨鬆症「好發族群、預防方法」一次看
-
傷口沖水龍頭、塗凡士林保持濕潤?醫師詳解傷口照護正確方法
-
從地板起立與坐下的能力可推知壽命長短?研究教你如何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