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恐猝死 5大症狀別輕忽
國內65歲以上人口逐年增加,愈來愈多年長者常覺得心臟亂跳,是心律不整嗎?元氣講座「心律不整恐致命」,邀專家探討心律不整的症狀與危險性,提醒民眾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正常人處於平靜狀態下,理想心跳為每分鐘50至90下,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賀立婷說,若心臟跳太快、跳太慢或不規則跳動,即是心律不整。
而心律不整依不同病因,治療方式也不同。心律過快時,根據病因不同,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也可能會使用電擊治療、電燒、冷凍治療或是植入去顫器治療等;但當心跳過慢時,只能植入心律調節器治療。賀立婷提醒心律調節器選擇應注意三大重點:是否為核磁共振檢查相容、是否有居家監控功能、是否有自動調控心跳速度的功能,如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
65歲以上心房顫動盛行率達5%,中風機率高五倍。
心律不整五大症狀為胸悶、胸痛、頭暈、心悸、呼吸急促,有的人甚至沒有症狀。而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倦怠、全身無力、心臟衰竭等,病人看診應向醫師清楚說明不適症狀。
一般常見心律不整原因分為三類。賀立婷說,第一、心臟的心房或心室突然早期收縮,常覺得心跳多一拍或少一拍,但此為良性病情,不一定要吃藥治療;第二、心房顫動為心臟不規則跳動,出現持續性心律不整,此為年長者最需要注意的病因;第三、病竇症候群或房室傳導阻斷,易造成心跳過慢,嚴重時會頭暈、暈倒。
其中,心房顫動是最常見持續性心律不整原因,經統計,心房顫動盛行率約為總人口的1%,6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則高達5%,約每20人就有1人,症狀為頭暈、心臟亂跳或跳很快、容易喘,但也可能沒有症狀。而心房顫動易形成血栓、血塊,患者中風風險是正常心律者的五倍,且每六個中風病人,就有一人有心房顫動,建議若出現心臟亂跳應速就醫。
用藥預防血栓,心跳過慢須植入心律調節器。
心律不整依不同病因,治療方式也不同。賀立婷說,最重要的治療藥物是預防中風的抗凝血劑,或是使用針對心跳過快,可以緩解症狀的藥物,而阿斯匹靈、保栓通等抗血小板藥物都是無效的;非藥物治療方面,心律過快時,可考慮使用電擊治療、電燒或冷凍治療,但當心跳過慢時,則需植入心律調節器。
賀立婷說,心臟跳太慢引起的心律不整,原因是心臟退化導致放電速度及傳導電流變慢,症狀有胸悶、胸痛、心悸等,但目前無藥物治療,患者須植入心律調節器。
挑選心律調節器,須注意三大重點。
心律調節器選擇應注意三大重點。賀立婷說,第一、調節器與核磁共振檢查相容,如此在進行核磁共振前,可以事先調整調節器,以放心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第二、有居家監控功能,隨著科技進步,調節器應可利用家中的接收器,將心律資訊傳到雲端資料庫方便醫師參考;第三、有自動調控心跳速度的功能,如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
因心跳會隨著身體動作、心情而變化,但過往的節律器僅針對上半身的活動來調整心跳速率,而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不僅可感受身體的活動,亦可感受心跳收縮能力,針對活動、身心壓力等進行調節心跳,尤其是針對心理性的變化,不論是生氣或傷心,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都可以偵測到變化,並依此調整心律的輸出快慢。
民眾擔心植入心律調節器後,通過機場安檢門或商店防竊門會不會引起聲響?賀立婷說,調節器金屬外殼可能會引起探測器聲響,建議以正常步伐通過,不要停留,而於機場安檢時,可主動提出裝置心律調節器證明。因調節器產生微弱的電流訊號,僅刺激心臟,平時不會有任何感覺,但若出現不停打嗝等特殊症狀,仍應盡速回診。
心室心律不整恐猝死,需立即進行CPR、使用AED。
此外,若是心室心律不整恐引起猝死。賀立婷說,猝死為突然的心跳停止,血液無法運送到腦部,而由症狀發生到失去意識死亡,時間在1小時內,發生原因高達九成是心肌梗塞、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引起心室心律不整所致,另有少部分則是基因因素。
因此,一旦發現旁人出現暈倒等疑似猝死情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CPR)及使用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把握黃金急救5分鐘,避免腦部缺氧。若未及時處理,患者於5分鐘內就會腦部缺氧而受損,10分鐘就可能導致患者腦死。若已發生過猝死的病患,康復後可能需要植入去顫器,以預防下次猝死的發生。
如何診斷心律不整?
若要診斷心律不整,可採用心電圖檢查,而偶發型心律不整可由24小時心電圖監測。賀立婷建議,平時民眾可以用手指指腹測量脈搏是否規律跳動,目前也有許多智慧型手表等3C電子裝置,可以監測心跳、心電圖等,當發現心跳出現忽快、忽慢情形,應速就醫診斷及治療。
推薦文章
-
冬天血壓易忽高忽低 吃鍋遵循「2少1多」、不要亂進補
-
一起身眼前發黑、眩暈 姿勢性低血壓作怪!5招預防
-
颱風來襲恐讓心臟疾病患者增 心臟專科醫師告訴你發生原因
-
身體比起從前開始容易累又喘? 其實是心臟無力的警訊! 不是體力變差,而是心臟幫浦使不上力。
-
新冠病毒不嚴重了?台大示警:不只腦霧,更可能誘發麻煩的「皮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