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早上起床後容易跑廁所?專家曝5個維持腸道健康的關鍵
你是否發現自己特別容易在早上上大號?這其實是很常見的生理現象,背後有明確的科學根據。不過,腸道健康不只是有沒有順暢排便這麼簡單,排便的時間、頻率、甚至型態,都能反映出你的整體健康狀況,甚至是壓力或潛在疾病。
專家指出,想要維持良好的腸道健康,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觀察與調整:
1.為什麼多數人早上容易上大號?
研究發現,早上特別容易產生便意,與生理時鐘與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flex)密切相關。當我們起床後,腸道的蠕動活動會增加,加上早餐刺激腸胃蠕動,就更容易促進排便。
喝咖啡也是一個常見的誘因,因為咖啡能刺激大腸末端(乙狀結腸)和直腸的肌肉收縮,幫助排便。如果你早上不習慣排便也不用太擔心,只要排便過程規律、無不適,就是健康的表現。
2.別忽視便血警訊
有時候你可能會在馬桶看到一點血,這讓人擔心是不是罹患大腸癌。但事實上,90%以上的輕微便血是由痔瘡或肛裂引起的,這兩者通常都可以簡單治療。
不過,如果便血持續、量多或伴隨腹痛、排便習慣改變,就應該儘早就醫,排除其他風險。
3.清潔過頭也可能造成肛門搔癢
你以為自己得了痔瘡,用了各種濕紙巾卻越擦越癢?其實這可能是清潔過頭造成的皮膚刺激。
許多人過度使用濕紙巾或沖洗,反而破壞肛門周圍的皮膚屏障,引發搔癢或不適。保持適度清潔、避免過度摩擦反而更健康。
4.別把廁所當圖書館
長時間坐在馬桶上看手機或閱讀,其實會增加用力排便與痔瘡風險。這個姿勢會對肛門血管造成壓力,久而久之可能導致痔瘡或加重便秘。
一般建議,把如廁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不帶手機進廁所,讓排便成為身體的自然反應。
5.纖維與水分是腸道好朋友
水果、蔬菜、全穀類食物含豐富纖維,有助於保持糞便柔軟、促進腸道蠕動。但也有人對高纖食物敏感,出現腹脹或不適,這時可以改為少量多次攝取或搭配溫和的軟便劑。
另外,無論是預防便秘或是應對腹瀉後的脫水,補充水分非常重要。尤其腹瀉時,身體容易流失電解質,建議選擇含糖與鹽的飲品,例如運動飲料或口服補水液,幫助快速恢復。
健康排便不只是有上出來
其實每個人的「排便習慣」都有個體差異,有人每天一次,有人三天一次,只要感覺輕鬆無負擔,就是健康的表現。但若出現以下狀況,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便中帶血、黑便
.持續腹痛、腹瀉或便秘
.明顯體重減輕
【資料來源】
.Why do I poo in the morning? A gut expert explains
推薦文章
-
吃全榖不只顧健康、還可以為地球降溫!
-
失智症跟腸道菌有關?研究證實「補充益生菌」可恢復、延長記憶功能
-
早餐多加一樣「神食材」助消化、飽足感持久 營養師大推的超市好物
-
用糙米取代白米、食物別煮太久…8技巧聰明吃碳水穩血糖
-
不是只有口渴才算缺水!網議6大身體缺水警訊 便祕也常與水分不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