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聰明看病 腸胃出現4大症狀快就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降低許多民眾就醫篩檢和檢查意願,有些癌症患者被確診的時間晚了,或是症狀很嚴重才被送到急診就醫,這些人變成了新冠疫情下的犧牲者。
A小姐剛滿50歲,因為排便不順、血便問題有數月之久,就醫後建議接受大腸鏡檢查,但因5月疫情爆發,她害怕到醫院決定暫緩檢查。8月時因腹痛到診所接受超音波檢查,竟發現肝臟有數顆陰影,趕緊轉診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最後診斷為大腸癌第四期且合併有肝轉移。
B先生70多歲,從未做過大腸鏡檢查,因糞便潛血陽性被轉診到醫院,他也怕到醫院會染疫,但在家人要求下到醫院看診,經大腸鏡和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大腸癌第三期,接受微創手術,恢復良好出院。
雖然無法明確知道在疫情爆發前,A小姐是否就有肝轉移,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愈早進入治療愈有助於病情的控制。
「疫情期間,到底該不該做腸胃鏡檢查呢?」從目前全球疫情仍然不斷反彈來看,沒有疫情的日子,似乎不會太快來到,尤其大腸息肉和癌前病變的變化,並不會因為疫情而停止,因此,疫情期間聰明看病,才不會讓自己變成了疫情之下的犧牲者。
●若出現4大症狀,應及早就醫
1.急性腹痛
2.腸胃道出血,解黑便或血便的狀況持續
3.有腸胃慢性症狀一段時間且情況變差
4.有腸胃症狀,但不曾做過檢查
●4種狀況可在疫情緩和時,接受腸胃鏡檢查
1.胃食道逆流的追蹤
2.腸胃道息肉追蹤
3.巴瑞特食道的追蹤
4.半年內因類似症狀做過腸胃鏡檢查
●若出現3種問題,腸胃鏡檢查要延期
1.呼吸道感染
2.咳嗽或發燒
3.有相關接觸史
推薦文章
-
68歲退休男連三年健檢都陰性 隔一年「確診大腸癌」醫揭他忽略的事情
-
33歲二寶媽兩度被診斷為腸躁症「醫斷言不可能罹癌」最終卻是大腸癌末期
-
大腸癌年輕化 多肉少纖維是罹癌關鍵!排便出現這些改變應警覺
-
規律運動有助預防大腸癌復發 研究指2件事為降低罹癌風險關鍵
-
39歲女愛原型食物、無家族病史「確診大腸癌」醫曝童年常吃一類食物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