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貧血又腹痛 可能有幽門桿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長期輕微貧血的問題,如果合併有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吃幾口就不想吃了,要特別注意,或許是胃裡有幽門桿菌在作怪。
書田診所收治一名28歲男性,每年例行健康檢查都發現輕微貧血,但兩三年來一直查不出原因。直到今年因為腹脹、消化不良而做了胃鏡檢查,才發現胃靠近幽門的地方竟有廣泛性的發炎,表面已形成雞皮疙瘩般的結節,而且十二指腸也有潰瘍過的疤痕,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幽門桿菌感染。
書田診所肝膽腸胃科醫師康本初表示,隨著衛生環境的進步,台灣感染幽門桿菌的人數有在下降,但仍為數不少,目前統計大約每5人就有1人感染。在感染幽門桿菌的人當中,僅1/5有症狀,而且有些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像是貧血、體力差,女性通常會以為是生理期的問題。
幽門桿菌怎會引起貧血?康本初說,幽門桿菌感染可能引起多種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還有1%可能發展為胃癌。上述胃病可能引起慢性出血,造成血球流失及血球原料吸收不足,導致貧血;其中慢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分別會使食物中的鐵質和維生素B12較難被吸收,使人體缺乏造血原料。
這名個案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已經殺菌成功,目前不須服藥,只要追蹤貧血的改善情形,確認有無其他造成貧血的因素。康本初提醒,幽門桿菌感染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除了透過注重飲食衛生、不以口中食物餵食幼兒來預防感染,也要留意自身症狀,如果長期貧血或有腹脹、消化不良的症狀,應儘早至腸胃科就醫檢查,三合一療法殺菌成功率高達九成,復發率只有1%。
推薦文章
-
30歲男一周運動五天 探病順便健檢「驚見胃裡長50個腫瘤」胃全被切除
-
慢病主題館【預防】藥物加團隊追蹤 不靠硬撐走戒菸旅程 遠離三成致死癌症
-
10個胃癌有9個是這隻菌 醫:多為經口傳染 「全家一起中獎」機率高
-
常吃拉麵恐增早逝風險 研究揭每週吃3次就可能危害健康
-
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 營養師揭7個飲食習慣易招癌症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