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慢性攝護腺炎作怪 餐飲小開精蟲乏力恐不孕
-->
26歲餐飲業第二代男性,體態挺拔,因工作關係需長期站著。近一年來出現頻尿、尿尿時熱刺痛、尿道口有異物感的症狀反覆出現,起初以為只是憋尿造成泌尿道感染,吃藥雖好轉但停藥又復發,導致陰莖處偶有劇烈刺痛感,甚至排尿時出現痙攣、需等數十秒以上才能解出的困擾,且性功能明顯變差,因此就醫並確診為慢性攝護腺炎。
收治該病患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杜元博表示,慢性攝護腺發炎是專屬男性才有疾病,好發於20至50歲間,比攝護腺肥大和攝護腺癌族群年輕許多;文獻顯示,約有10%至24%的男性有此問題,而近幾年逐漸有年輕化趨勢,他今年更收治到16歲患者。
杜元博說,攝護腺炎發生原因和感染有關,患者生活緊張、憋尿、久坐久站也有關;而慢性攝護腺炎常和尿道反覆尿液逆流、攝護腺內鈣化結石發炎及長期缺鋅有關,並持續三個月以上的反覆發作。常見症狀如排尿不順暢、頻尿、尿後滴尿,尿道不舒服有異物感,且會陰部、陰莖或陰囊脹痛,射經時出現疼痛、性功能障礙及精液檢驗值異常等。
如射精時精蟲平均1西西應要1500萬以上,而該男雖有2000萬,但因活動力極低(1小時<15% )、且都是老弱殘兵,經攝護腺超音波檢查發現攝護腺鈣化嚴重、括約肌異常痙攣,精液檢查報告更呈現精蟲數目減少,確診為慢性攝護腺發炎,不容易懷孕生育。
治療慢性攝護腺炎上,杜元博說,主要是針對發炎、阻塞、神經症狀的消除。除了服用藥物外,可以搭配泌尿復健治療,如遠紅外線、低能量體外震波術與磁波椅等。此外,男性應調整生活習慣,不菸酒、久坐久站、少油少辣等飲食衛教,及正確排尿姿勢訓練,有助於減少慢性攝護腺炎的發生。
推薦文章
-
喝酒「助性」?泌尿科醫揭4種地雷食物影響性功能!每天一顆水煮蛋才持久
-
男性40歲就應開始做健檢!醫師給每個年齡層的健檢項目指引
-
飲食西化讓人胖又病 台灣小吃亦難逃高油、高鹽、高糖陷阱
-
天然利尿劑、有益心血管健康 營養師推薦夏天該吃西瓜8大理由
-
攝護腺癌發威!每四人就有一人晚期確診 醫籲:掌握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