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多久太陽才足夠補充維生素D?美國皮膚科學會的建議讓人意外
陽光顯然既可傷人,也有療癒效果。在現代的討論中,這種雙重性質在大家對維生素D的困惑上最為明顯。雖然陽光會破壞皮膚,但我們對維生素D的大部分需求也有賴陽光提供,防曬可能導致維生素D不足。約旦是全球日照最充足的國家之一,但五分之四的當地婦女缺乏維生素D,因為伊斯蘭教的服裝遮住了許多婦女的皮膚。相較之下,僅不到五分之一的當地男性缺乏維生素D。
維生素D在必需營養素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對維生素D的需求大多是透過皮膚取得,而不是飲食。更令人困惑的是,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其實不是維生素,而是一種荷爾蒙。
皮膚是維生素D的工廠,UVB在那裡透過兩階段的流程來製造維生素D(但UVB也是破壞DNA及致癌的光波)。首先,紫外線把皮膚中的前驅物分子(稱為「7—脫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分解成前維生素D3(previtamin D3)。接著,熱量立刻把它進一步分解為維生素D3。然後,這種分子會進入肝臟與腎臟,在那裡轉化為活性型維生素D,並在全身執行重要的功能。維生素D也可以透過飲食取得。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油性魚類與強化乳製品,但是光從飲食難以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想在不曬太陽下獲得足量的每日維生素D,幾乎一定得透過保健品補充。
如果你曾經覺得,我們從雙重管道吸收這種維生素有點奇怪,寵物在這方面比我們更強。牠們也是透過皮膚與飲食來獲得陽光維生素,但方式不同。貓與狗都會把含有膽固醇的油從皮膚分泌到毛髮上。牠們曝曬陽光時,油中的膽固醇化合物會轉化為維生素D。但那種維生素D只能透過口腔進入動物體內,所以這是寵物不斷舔毛的原因之一。在一些哺乳動物身上,這種看似迂迴的維生素D取得方式,可能是因為牠們的皮膚上有厚厚的皮毛,隔絕了陽光。
世界各地有許多人維生素D不足,但是與此同時,全球皮膚癌的發生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為了在我們對維生素D的需求和太陽對皮膚的傷害之間拿捏平衡,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應該接受多少陽光?在一年的多數時間,我們確實可以只透過皮膚取得必要的維生素D需求。這有一個好處是,維生素D不會有過量的問題,因為皮膚會移除過量的維生素D。對於住在北歐與美國北部各州的人來說,四月到九月之間,每週兩三次,從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把前臂、手、腿暴露在太陽下十到三十分鐘(大約是皮膚變紅所需時間的一半),即可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不過,這個建議有兩個重要的但書。首先,這種機制要看許多變數而定,包括緯度、雲量、空氣汙染、皮膚色素沉著、衣著、防曬霜的使用,以及記憶力與紀律。第二,即使曝曬時間很短,也可能導致DNA損傷,日積月累下來也可能導致皮膚癌。就像前面提過的「這世上沒有健康的古銅色皮膚」,日曬也沒有公認的「安全」限度。
美國皮膚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受到世界上許多醫療機構的支持,它建議大家「不要主動尋求陽光」。
※ 本文摘自《皮膚大解密》。
《皮膚大解密》
作者:蒙蒂・萊曼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1/01/07
推薦文章
-
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會導致癌症或智商下降嗎?專家們這麼說
-
為了在中年保持健康 專家建議50歲後應該多攝取的5種常見食物
-
阻肌肉流失、維持大腦認知…中年的你每周必吃5種高營養食物
-
反覆感冒、咳嗽未必免疫力差 4個好習慣有助支持健康免疫系統
-
強化免疫系統的關鍵營養素 專家推薦10種最佳食物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