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體質 傷口要好好照顧

聯合報 記者張曼蘋/新北報導
醫師提醒有蟹足腫體質者,手術後若未好好照顧傷口,容易導致惡化。

30歲越南籍女子找店家霧眉後,發現兩邊眉毛越來越「凸」,才發現自己有蟹足腫體質,緊急到雙和醫院求診,施打局部類固醇後,症狀有些好轉,沒想到該女竟聽從友人偏方、並做除疤雷射,導致傷口惡化,只好又返回雙和醫院求助。

雙和醫院皮膚科醫師金益安表示,正常皮膚組織受傷後,會同時有增生和破壞情形,一段時間後會達到平衡,但蟹足腫體質者,受傷後的皮膚組織會因為過量的膠原蛋白不停生長,超過原來受傷範圍,如同蟹腳一般伸入正常皮膚,並伴隨抽痛,發癢或壓痛等症狀,通常好發在前上胸、後背、耳朵3部位。

金益安說,全台灣人數約10%有蟹足腫體質,且以具家族病史者更高,蟹足腫發生的原因除了基因,就是受傷後未好好照顧傷口,「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只要皮膚有傷口就可能形成蟹足腫」,有時一個青春痘、蚊蟲叮咬等,會因抓破皮、傷到真皮層而變成蟹足腫。

金益安指出,受傷後應維持傷口濕潤,不可讓它乾癢,手術開刀後,應在疤痕貼上美容膠帶、人工皮等,防止傷口因張力而形成蟹足腫,更不用說穿耳洞、霧眉等,雖然臉部發生機率較低,但還是應避免任何風險。

金益安表示,常使用的療法包括注射類固醇、做染料雷射、冷凍治療等,需要多次治療,無法一次完成;有時候則會開刀切除,若手術後的傷口沒有照顧好,復發率還是很高,因此需與醫師討論。

蟹足腫 除疤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