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這也癢吃那也癢 小心「濕」搞鬼
有些民眾在季節轉換時,常出現皮膚過敏或發癢情形,吃這也癢吃那也癢,搔搔抓抓地令人困擾。中醫師表示,造成皮膚搔癢的原因仍未有定論,除造成因素多種外,可能與身體的濕邪相關,而身體的「脾」,則是排除濕氣的重要關鍵。
開業中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彭溫雅表示,搔癢症是一種主觀症狀,好發於背部、下肢或上肢,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在頻率上可能會是偶發、也可能會持續性。每個人對身體搔癢的感覺差異很大,其耐受力及生、心理狀況,對癢的反應表達方式均不相同。
引起搔癢症的原因,至今仍尚未有定論,從中醫角度而論,搔癢症與身體的濕邪相關。彭溫雅說,最近正值夏季梅雨季節,空氣潮濕又悶熱,是身體排濕的關鍵時期,人體若無法順利排汗,一流汗就全身濕黏、無法揮發,停留在體表的汗若持續囤積,即易造成皮膚搔癢的現象。
若人體體內囤積太多水分,無法有效排出,便會形成濕邪停留在體內。彭溫雅說,人體器官中的「脾」是排除濕氣的重要關鍵,夏至時節的飲食應以健脾胃、祛濕氣為重點。
建議可多吃健脾除濕的蔬菜、水果、蛋白質與藻類食物。蔬菜類如菠菜、黑木耳、山藥;水果類為蘋果、西瓜、番茄等;蛋白質則是雞蛋、蛤蜊、蚵仔;藻類包括海帶、紫菜等。
彭溫雅也呼籲民眾,此時節應少吃「發物」,即為易致過敏或發炎的食物,如鳳梨、竹筍、蝦蟹、酒、羊肉、胡椒等;尤其是有皮膚濕疹、蕁麻疹或嚴重的痘痘粉刺患者,更應避免,以免癢感一觸即發。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每周上健身房5天、飲食清淡 教練健康亮紅燈「原因全出在運動」
-
濕熱胃口不佳損脾胃 中醫師推四神湯食補
-
7旬男皮膚紅疹 竟是千隻疥蟲作怪
-
一直吹冷氣、灌冷飲當心濕熱病!吃瓜消暑要在「這時間」之前吃
-
40+族群有漏尿困擾 雙金馬影后陳淑芳鼓勵面對 日悠褲專利結構+高透氣設計提供新選擇 找回生活掌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