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哭訴「小蟲每天鑽出我皮膚」皮膚科醫發現事情並不單純…
「醫生,我全身都有蟲在鑽,牠們每天晚上都咬我!」
這位阿姨一進診間,立刻焦慮地說出主訴,接著小心翼翼拿出一個夾鏈袋,打開裡面包裝的衛生紙,指出上面的一些黑色、紅色小點,要我仔細看看。
「今天早上小蟲還會動,而且一開始我是摳出蟲卵,過三天就孵出蟲體,小蟲每天晚上鑽出皮膚表面來」
觀察阿姨露出的雙手,布滿了新新舊舊的抓痕與癢疹,有些傷口還在微微滲著血。
我心裡默默嘆了口氣,心想這很有可能是皮膚科醫師最害怕的寄生蟲妄想症,一面把她指稱的蟲屍放上載玻片,擺到顯微鏡下觀察,結果符合預期,是一些皮膚皮屑以及纖維片段的不明物質,並沒有看到寄生蟲。
寄生蟲妄想症的盛行率難以估計,一般最常見的是中老年女性,女生發生率是男生兩倍到三倍,平均年齡50-60歲,但也有許多較年輕的病人。
寄生蟲妄想症的病人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工作生產力下降,以及社交上的孤立,更慘的是有時病人同住的家人和朋友,也出現了類似的症狀,當共享症狀的時候,病人對寄生蟲存在的信念更加堅定,治療難度也倍增。
排除酒精、藥物濫用、糖尿病或其他內科疾病、視力問題等之後,還需要精神科醫師幫忙排除憂鬱症、器質性問題或其他精神科問題,才可以獲得正確診斷和治療。
寄生蟲妄想症的病人常常拜訪了多位甚至多科的醫師,但是因為無法與醫師建立信任關係,認為醫師沒有處理她的主訴,所以又掛下一個醫師的診,作為皮膚科醫師,我們盡力傾聽、同理病人的痛苦,不激怒病人或直接否定她的妄想,但還是告訴她並非真正寄生蟲的問題,也給予一些症狀治療的藥物,並建議她轉介精神科醫師進一步評估,我們也會持續照顧她的皮膚病灶。
這時候下一個病人情緒激動的時刻來了,「為什麼我要看精神科,你的意思是我不正常嗎!」這樣的反應完全符合預期也是合理的,我努力跟她解釋,寄生蟲妄想症雖然是精神科領域的原發問題,皮膚只是次發的表現,但是寄生蟲妄想症病人,通常並沒有任何認知能力喪失的問題,也沒有幻覺或其他精神症狀,我並不是說病人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但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可以協助釐清你的症狀,精神科醫師對於像pimozide這樣治療寄生蟲妄想症藥物的使用經驗更豐富,而我也會繼續幫你處理皮膚傷口。
過了幾個月後,在精神科醫師的大力幫忙下,這位阿姨的皮膚完全復原,也恢復笑容,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推薦文章
-
巴金森病多長者 神內外專家接力把關
-
吳佳璇/迎戰焦慮世代 準備好了嗎?
-
增進肌力、心血管健康 女性50歲後做6種類運動有助強健身體
-
【慢病主題館】訂了運動計畫卻無法持之以恆?掌握四關鍵助你養成好習慣
-
【慢病最愛問】肺纖維化的併發症、共病還有哪些?要如何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