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生癢到不洗澡 一年住院十次都是這病惹禍
一名13歲國中二年級男學生,從小就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全身9成以上的皮膚都有病灶,但因延誤治療,每天都受癢所苦,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導致失望與自卑,發作憂鬱症,每天除打電動就是睡覺,甚至自暴自棄不洗澡,抓破皮處感染就住院,但卻又無心治療,不斷蜂窩性組織炎,陷入惡性循環一年住院十次。
20歲的小華本應是享受五彩繽紛大學生活的年紀,卻因異位性皮膚炎影響,一年四季、每天受強烈搔癢所苦,幾乎沒睡飽過,前兩年又因視網膜剝離,更視力變得很差,看東西都是模糊的,高二時輟學,目前仍正在家中休養。
台灣每年約230萬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常見好發於1、2歲前幼兒,約佔8成,剩下2成為成人或青少年也有發病可能,主要是因絲蛋白基因缺損,導致皮膚乾燥,容易發癢,另外塵蟎、空汙等過敏原後天因素,也可能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或變嚴重。輕度異位性皮膚炎病灶長在四肢或臉,但如果嚴重至中重度就可能長滿全身4至5成都有。
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異味性皮膚炎無法根治,卻可以有效控制。5歲前是異位性皮膚炎黃金治療期,許多民眾誤以為皮膚病療程都是服用類固醇,但其實初期治療以擦乳液保養為主,如皮膚炎惡化,才會短暫使用類固醇治療。若類固醇仍無法控制,可進一步選擇光療法、免疫製劑治療等。
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則說,有不少患者採用偏方或是採用自我修復,延誤病程,更可能導致一些後續的併發症。提醒民眾,目前已經有不少針對皮膚發炎或免疫反應專一性藥物上市,包括生物製劑及小分子藥物,病情可獲得更好控制。
對患者而言,日常保養非常重要。朱家瑜建議,少吃可能造成過敏的食物,避免穿著尼龍等不透氣衣服。居家環境應定期清潔窗簾、床單、棉被等,以免塵蟎、貓毛等過敏原誘發,外出旅行以清潔品質佳住宿處為主,不要選擇和式房,因榻榻米不易清洗,夏天運動後,也應換上乾淨衣服及內衣,避免過度悶熱導致皮膚更癢。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皮膚出現像痣的紅點沒症狀可以不管它嗎?皮膚科醫師揭消除方法
-
【晚期肺癌停看聽-系列2】晚期肺癌採接續治療 患者更換重大傷病卡兩次 存活期跨越五年、十年里程碑
-
醫病平台/「家庭醫學」五十年
-
乾癬一直變嚴重…吃B群、塗藥膏沒好轉?症狀、成因、新治療迷思一次看
-
瘦下來仍消不掉腰部贅肉和雙下巴?5種「看似肥胖表現」其實是體態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