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防曬 陽光不咬人
【聯合報/張宜菁/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
防曬,對皮膚癌症、老化、黑斑、曬傷的預防,非常重要。面對琳琅滿目的產品,你怎樣選擇?
陽光中傷害皮膚的紫外線,依波長分成UVA(320~400奈米)與UVB (290~320奈米)兩種。UVA對皮膚的傷害不易察覺,卻可以導致皮膚老化與皮膚癌。因此,兼顧UVA與UVB的配方,已成為新時代防曬品的必備條件。
為提供正確訊息,最近美國FDA要求市面上防曬品標示,須符合三大規定︰(一)不准標示大於50以上的SPF數值,(二)標明紫外線UVA的防護力,(三)禁止包括「阻絕陽光」(Sunblock)、「防水」(Waterproof)、「防出汗」(Sweatproof),與「全日長效防護」(All-day-protection)等會誤導消費者的標示。
SPF係數越高越有效嗎?
防曬品包裝上的「SPF係數」,主要是對紫外線中「UVB」的保護力。UVB對肌膚的危害,最明顯的是曬傷,也可能致皮膚癌。SPF 30的防曬品過濾UVB的效果已經不錯,可濾掉日光裡97%的UVB;SPF 50則可濾掉98%的UVB。比SPF 50數值更高的防曬乳,效果增加有限,反而增加油膩感。競爭激烈的市場上,SPF數字年年攀高,今年有廠商甚至想推出三位數以上SPF的產品。為了導正觀念,FDA將禁止標示SPF 50以上的數值。
怎麼判斷防曬乳的UVA防護力?
英、澳、日、美等國家,各有一套標準。經過漫長研究,美國FDA將採用四星級的標示。原則上,三顆星與四顆星的,保護力較足夠。台灣大多沿用日本的「PA值」標示。相較於FDA,「PA值」是直接在人體皮膚上測試所得,也值得參考。
哪些防曬成分能過濾掉UVA?目前已研發的,有氧化鋅、二氧化鈦,Avobenzone, Oxybenzone, Mexoryl, Helioplex等。
標示「阻絕陽光、防水、長效」的比較好嗎?
針對喜愛戶外運動的族群,許多產品標榜「防水」、「防出汗」,有些更強調可完全阻絕陽光(Sunblock)。部分消費者以為塗了這些強效防曬乳後,連續曬好幾個小時也安全無虞。
其實,防曬品很難完全防水、或是在皮膚上長時間不耗損、變質。若沒有定時補充防曬劑,等於容許紫外線直接傷害肌膚,相當危險。
有鑑於此,FDA才會禁止這些標示。出汗的季節,防曬乳容易脫落。進行水上活動時,陽光經由水的反射,能量會放大。在這些時刻,得更勤於補塗防曬乳。
全方位的防曬策略
依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的指導方針,出門前半小時就要塗好防曬乳,每兩小時補塗一次。以台灣的日照量,我們需要SPF 30以上的防曬乳。若擔心擦防曬乳會長痘痘、困擾你上妝,可挑選標示不導致粉刺(Non-Comedogenic)、清爽型的配方。UVA能穿透玻璃,坐在窗邊或開車時,記得防曬。
防曬乳再好,都只能降低紫外線進去皮膚的量。想真正做好防曬,還是要減少肌膚暴露在陽光下的機會。比較實際的作法是,縮短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間的外出時間、走騎樓或樹蔭。撐洋傘、戴帽子,或運用專業的防曬衣物。
【2009/08/04 聯合報】
推薦文章
-
在室內穿發熱衣狂冒汗?專家曝更佳防寒策略 用一材質保暖又乾爽
-
用海綿洗澡能洗得更乾淨?皮膚科醫生建議「1工具」最好
-
魚夫肝癌病逝 醫師:明顯症狀多已晚期、1族群最危險
-
英團隊模擬女子每天只睡六小時 「25年後變魔戒咕嚕」外表超嚇人
-
商場的公共按摩椅有多髒?他實測真菌數嚇壞 建議使用前一動作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