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3匙鹽看成8匙 白內障惹禍
65歲周老師退休後熱愛下廚與園藝,但近半年日常活動卻愈來愈吃力,夜間開車時常感到有強烈光暈與眩光,修剪花草時,難分辨枯枝與嫩葉,她最困擾的是,做菜時把「3匙」鹽看成「8匙」,家人頻反映菜愈煮愈鹹,才讓她意識到有視力問題,就診後確認是白內障合併散光,經更換水晶體並搭配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才重拾視力。
台北、林口、桃園長庚眼科部教授暨角膜科主任陳宏吉說,白內障會使視力逐漸模糊、昏暗,影響生活品質,但並非一發現白內障就需立即手術,也不是一定要等到「看不見」才能做,而是當白內障症狀開始顯著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如閱讀、駕駛或工作效率下降,甚至造成安全風險時,應考慮手術,不過,也不該把白內障拖得太熟才手術,反而會增加手術風險。
陳宏吉說,更換人工水晶體,坊間的種類繁多,應該依日常用眼習慣、工作需求、是否需減少眼鏡依賴等因素,與醫師討論選擇。像周老師需長時間查看食譜、使用桌機、下廚及夜間活動,中距離視力使用頻率高,又希望減少眼鏡依賴,因此選擇延焦散光人工水晶體較為合適。
陳宏吉表示,健保給付單焦點鏡片,大多只能滿足遠距離視力,但現代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是「中距離」視力,如煮飯、使用電腦、看儀表板、做家事等。而延焦型人工水晶體,特別強調中距離視力的清晰度,能涵蓋遠距、中距到功能性近距離,幫助術後減少眼鏡使用。
陳宏吉說,執行白內障手術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與手術方式,完整的術前評估能降低二次白內障的機率,也能確保術後視力回復清晰,提升生活品質。
推薦文章
-
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狀與血癌相似!醫師提醒:移植後揪出GvHD需掌握「三吹四請」
-
最易忽略的失智症狀「日落症候群」 醫教與譫妄症如何區分
-
高血壓240堅決不吃藥!89歲傳奇散戶每日當沖上億 秉持「我流養生法」
-
木瓜助腸胃消化,一天能吃多少?哪些人不適合吃?「萬壽果」功效及禁忌一次看
-
好多影片好好看…長者黏著手機看影片 沉溺程度不輸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