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次數有變化?當心你的健康亮紅燈!變多和變少都是警訊

世界新聞網 編譯尤寶琪即時報導
示意圖。

普通人大約每秒三到五秒就會眨眼一次,且儘管我們因為眨眼而損失了高達10%的日常視覺輸入,但通常不會意識到我們眨眼了。

眨眼有幾個實際用途:它可以潤濕和清潔角膜(cornea)表面,並可以反射性地保護眼睛免受快速接近的物體的傷害;某些情況下,眨眼次數出現變化,甚至可能預示著健康問題;以下就是會導致眨眼發生變化的一些潛在原因,以及可能代表的健康狀況:

眨眼次數減少,可能是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早期症狀之一;多巴胺(dopamine)是影響注意力和靈活性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多項實驗就發現,自發性眨眼的頻率,反映了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活躍性,多巴胺越低,我們就會只關注於一件事上,眨眼的頻率就會越少;而帕金森氏症特點之一,就是喪失生產多巴胺的神經細胞。

自體免疫疾病葛瑞夫茲氏病(Graves' disease)的患者,也可能因為角膜損傷,而導致眨眼頻率出現變化;除了巴金森氏症外,其他像是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也會讓正常的眨眼頻率變慢,運動員則可能因頭部受傷而導致眨眼頻率變慢。

若在缺乏睡眠的情況下進行較困難任務時,像是在昏昏欲睡的情況下開車時,眨眼頻率就可能會增加;如果你發現自己開始不斷眨眼,為了路上其他人和自己的安全,請先休息一下再上路。疼痛和強光照射,也會導致人頻繁眨眼。

另外,身體也會透過增加眨眼頻率,來補償或適應乾眼症帶來的不適;導致乾眼症的原因有許多,包括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或像是抗組織胺等藥物的副作用。

長時間盯著螢幕的人,也是乾眼症的好發族群,因為當我們盯著螢幕時,眨眼的頻率就會因此減少。

如果你計畫要在電腦前待上好幾個小時,那請設定鬧鐘,每20分鐘離開螢幕,讓眼睛休息個一、兩分鐘;另外,「閉眼工作」(blind working)也是個很不錯的概念;建議可在日常工作中,像是打電話或等待電腦啟動等不需要用到眼睛的時候,閉上眼睛,刻意的讓眼睛短暫休息一下。

責任編輯:辜子桓

眨眼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