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棒掏耳別深入 當心細菌感染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英國一名男子因掏耳朵而昏迷,致命原因源自棉花棒上頭的細菌,且棉花棒的棉塊長期卡在耳朵內,加上疑似耳道破皮,才使細菌有機可乘,侵入腦部。國內專家建議,國人每天用棉花棒掏耳朵,主要是耳道中有無傷口,難以透過肉眼確認,一旦棉花棒沾有細菌造成傷口感染,就可能使耳道發炎。

針對挖耳朵導致細菌侵犯腦部,馬偕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呂宜興認為,因棉花棒導致腦部感染病菌,極為罕見。即使外耳道有破洞,細菌要抵達腦部,還得先經過皮膚、頭骨、腦膜,最後才能抵達腦部,至少得再過三關。若是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或是破皮,不排除會有此機會。

嘉義長庚耳鼻喉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徐正明表示,耳朵產生的耳屎,在正常耳道構造下,會透過角質增生而自然排除,不過有些民眾的耳道分泌物是混合性,油質分泌過多或耳道異常,也會使耳屎難以排出。此時產生癢感,為抑制癢感,民眾常會用棉花棒,或是挖耳朵等方式解決,有些人甚至用力挖,這都會傷害耳道。

呂宜興表示,緊急狀況下,若一定要使用棉花棒,可以先在棉花棒上沾一些耳藥膏,再放入耳道中,但千萬別放置太深,隨後再到耳鼻喉科診所請醫師查看。民眾也可以每年一次到診所請醫師協助清理耳垢,才能確保異物放入耳道後,不會造成耳道的傷害。

徐正明說,其實耳道出現癢感,可能就是「發炎」反應,挖耳朵其實是一種專業技術,醫療院所會有專門的耳道鑷子,以及抽吸耳油的器具。

另也呼籲民眾,別隨意到理髮院等地給人挖耳朵,器具不乾淨或是挖太深,都可能造成傷害。

耳道 耳屎 耳垢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