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4成吞嚥障礙 新療法助康復
不少老年人都有咀嚼吞嚥困難等困擾,如為中風、失智,則比率更高,專家提醒,如自覺吞嚥卡卡,影響進食,應積極就醫,只要簡單復健,就可延緩吞嚥障礙;如症狀嚴重,也別灰心,最新研究顯示,「重覆性經顱磁刺激」(rTMS)能讓中風病患重拾自主進食功能。
一位左小腦中風患者在出院後仍吞嚥障礙,連吃豆花、布丁等食物時,都無法咀嚼,只能用吞的,因為營養不良,只好裝上鼻胃管;在醫師評估下,接受「重覆性經顱磁刺激」,經過十次訓練及治療,可以吃乾飯,幾個月後順利移除鼻胃管。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會昨舉行實體醫學研討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國外研究數據顯示,約有一成社區長者出現咀嚼吞嚥障礙,但常因衛教及認知不足,許多人係在吃東西時嗆到,出現吸入性肺炎,至急診就醫,才知道自己咀嚼吞嚥功能異常。
研究統計,四成中風患者、五成失智症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咀嚼吞嚥功能障礙;王亭貴指出,台灣在咀嚼吞嚥醫學領域上,仍有加強空間,民眾在衛教觀念上也亟需加強;提醒民眾在早期吞嚥障礙時,積極就醫,透過簡單復健活動,就能減少日後嚴重咀嚼吞嚥障礙的風險。
在治療上,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蕭明彥表示,環咽肌是控制食團進入食道的入口,為避免食物逆流造成嗆傷的重要構造,如吞嚥困難,首先考慮肉毒桿菌注射,或透過球囊擴張術,來改善症狀。
蕭明彥解釋,若是神經性因素,造成神經無法放鬆,則施以肉毒桿菌治療;若是放射性治療的後遺症,造成肌肉纖維化,則可透過球囊擴張術來舒緩症狀。
台北榮總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表示,如因腦部受損,而合併吞嚥功能障礙,通常與口部咀嚼動作、咽部反射性吞嚥能力受損有關,吞嚥功能的恢復難度也較高。臨床研究發現,「重覆性經顱磁刺激」可以有效刺激大腦組織,逐步恢復吞嚥功能。
蔡泊意說,「重覆性經顱磁刺激」係以穿透力強的磁場刺激殘存或正常區域,達到細胞及神經活化,取代壞死區域的機能,而讓功能得以恢復,這也是神經調控(重塑)的原理,直接激發腦部掌管吞咽功能的控制中心。
一項多國、多中心的大型臨床研究發現,「重覆性經顱磁刺激」可在任何時間進行治療,效果顯著且不易消失。王亭貴說,該項治療屬於自費醫療項目,一次費用在一千五百元至三千元,至少執行七次以上。
推薦文章
-
促新陳代謝、降中風風險 辣椒1成分有益健康但男性不建議多吃
-
低溫留意3症狀防中風!醫提醒除了禦寒衣物,這也要攝取足夠
-
為何睡覺時會流口水?醫師教3重點自我診斷 簡單4招有助改善
-
天氣冷颼颼醫曝保暖3法 竟非頭頸「這部位」特別重要
-
身體難伸展、走不穩,年輕上班族憂得漸凍症,竟是巴金森病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