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腰痛要警覺!若是這問題不宜拖

聯合線上/ 楊順平

脊椎主要功能在於承受身體重量。相較於坐姿與彎伸扭轉等動作,腰椎在直立時承受的壓力較小,但卻有許多人只要站立或走路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感到腰痠,甚至下背部有下墜感。菁英診所復健科醫師尤稚凱表示,別輕忽這些症狀,應就醫檢查是否已有腰部脊椎滑脫問題,趁程度輕微時及早接受增生療法,可強化韌帶、穩定腰椎,以免走上開刀一途。

所謂脊椎滑脫是指椎體往前或往後位移,最常發生於腰部。尤稚凱醫師分析病因,大部份患者係因長期久坐、搬重物時使力不當、重覆性過度彎腰及轉腰、以及習慣性駝背凸肚等不良姿勢,而使得軟組織和小面關節受損退化且鬆脫,導致腰椎滑脫,這一類病灶多為腰椎第四節與第五節。此外,亦有少數脊椎滑脫患者是因外力傷害造成椎弓斷裂或先天脊骨發育不良所致。

上圖為位於腰椎第四節與第五節之椎體滑脫病灶,程度介於第一級與第二級之間。

尤稚凱醫師指出,脊椎滑脫的病徵就是脊椎逐漸變得不穩定。隨著腰椎周邊軟組織和小面關節受損鬆脫,在站立和行走的時候,因為重力的關係,椎體會向前或向後滑動,於是引發單側或兩側的痠痛,且當背部向後伸展時會使疼痛加劇,但坐下來休息就會得到緩解,許多人因此不以為意;如果椎體滑動的太厲害,坐骨神經也可能受到壓迫而產生坐骨神經痛。

脊椎滑脫的診斷可透過X光檢查,如有必要則須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等檢查。尤醫師說明,脊椎滑脫依滑脫程度可分成五個等級:第一級為滑脫程度小於 25%;第二級介於25~50%;第三級介於50~75%;第四級高達75~100% ;第五級為大於100%。通常症狀輕微的第一、第二級脊椎滑脫借助增生療法大多可獲得理想效果;第三級以上則需要手術治療。

增生療法如何改善第一、第二級的脊椎滑脫呢?尤醫師解釋,必須在軟組織超音波的導引下,將增生藥劑 (如高濃度葡萄糖水、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 直接注射至病灶周圍之韌帶與小面關節,以修復損傷與退化,進而恢復強韌與穩固,有助於滑脫的椎體復位,同時提昇脊椎的穩定性。

正如前述,脊椎滑脫若達第三級以上恐須手術治療才行,因此尤醫師建議,若持續出現症狀,即使酸痛感尚在可以忍耐的程度,最好還是早點就醫確認問題所在,以免長期忍痛下來,滑脫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就錯失接受增生療法等非手術治療的機會了。

尤醫師最後補充,如同其他注射治療,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僵硬或淤青。需提醒的是,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以確保治療品質。

更多關於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 https://goo.gl/xwDMY6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