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助安胎 宮縮高齡婦順產

聯合報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楊太太與五個孩子和醫師瞿瑞瑩(後排左一)合影。

楊太太36歲懷第一胎,四個寶貝都是早產,必須臥床安胎至生產。去年第五次懷孕,胎兒甫滿18周,即開始早期宮縮。在中醫協助安胎後,寶寶36周順利產出,母子均安。

馬偕中醫部婦科主治醫師瞿瑞瑩表示,楊太太自懷孕18周起,每3分鐘就子宮收縮一次,所以入院安胎,入院100多天,安胎方式包括口服舌下錠、針劑、塞劑等,雖順利將胎兒養到27周,但宮縮頻率仍維持7至10分鐘一次。於是她決定嘗試中西醫合併治療安胎。

而因楊太太宮縮頻繁而不能起身,需要絕對臥床,還要忍耐安胎藥物帶來燥熱及心悸等不適。瞿瑞瑩考量她多胎且之前曾經早產,從28周起為其擬定三階段中藥治療計畫,包含固腎、清熱、瀉下,每兩周更換藥物。

瞿瑞瑩說,先給予固腎安神藥物,以甘麥大棗湯、菟絲子及續斷組成,緩解宮縮及母體緊張,幫助楊太太寧心安神、顧腎養血並且培護胎元;接下來清熱散鬱,以黃芩湯及半夏厚朴湯組成,緩解因安胎藥物造成的喘熱及腹脹。到了第32周,則以大柴胡湯、黃芩及白朮,針對發熱及排便困擾,調和陰陽、行氣燥熱。

楊太太接受中醫協助安胎後,不適症狀改善,並可返家休息,後來在36周時成功生產,三天後出院,是她五次懷孕經驗以來,寶寶在體內住最久、最順利的一次。

心悸 腹脹 燥熱 清熱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