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產後大出血 為孕婦死亡率高主因
-->
台灣邁向少子女化,每一個新生兒都是父母親的寶,但產婦生產過程中有時會面臨風險。台大醫院今發表一項研究,期讓產科醫師在孕婦生產大出血時,多一治療選擇,提升民眾的醫療品質。
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表示,產後大出血、妊娠毒血症及羊水栓塞為造成孕婦死亡的三大原因;而據WHO統計,且全世界每四分鐘就有一個孕婦因大出血而犧牲生命。
何謂產後大出血?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康巧鈺表示,依美國婦產科醫學會2017年10月發佈之產後大出血治療指引顯示,無論何種生產方式,孕婦生產後24小時內累積出血量大於1000西西或出血合併低血容症狀,即為產後大出血。若以連鎖咖啡店來說,約為一杯特大杯咖啡容量。
施景中說,若以開發中國家來說,產後大出血及羊水栓塞則為造成孕婦死亡主因。他說產後大出血較易發生,孕婦若產後大出血,一分鐘約可出血600西西,以人全身血液約6000西西來算,10分鐘內即可流光;而羊水栓塞則是發生率較低、但死亡率較高。
康巧鈺說,產後大出血病因包含子宮張力、創傷、組織與凝血功能差等四因素,尤以子宮張力的收縮不佳、生太久為主因;由於剖腹產率提升,與其相關的植入性胎盤所造成的大出血,致死率與後遺症發生率更高。據統計,台灣孕婦死亡率約為十萬分之十一。
而處理在產後大出血的處置上,康巧鈺說,可透過藥物治療、大量輸血、填塞治療與侵入性手術治療。如果藥物效果不彰,可請放射科醫師執行子宮動脈栓塞數以降低子宮血流,但僅少數醫學中心有能力施作;另外也可透過子宮壓迫縫合術來幫助止血,但也有子宮腔沾黏的疑慮,若以上效果仍不佳,將子宮摘除為考慮選項之一。
施景中在2012年一次治療植入性胎盤大出血的手術中,因了解患者是第一胎,若以摘除方式處理,後續恐有更多問題,因而施行新縫合技術,降低出血量、不摘除子宮;已實施超過百例,並於2018年在英國婦產科醫學會雜誌上發表。
推薦文章
-
屏東免費月嫂服務再升級,讓小產媽媽和準媽媽迎來「神隊友」
-
桃園高齡健康 張善政揭3大目標
-
咳嗽咳不停?小心百日咳上身
-
廣東爆發屈公病,港學者示警非必要勿前往!屈公病類似登革熱,1關鍵症狀分辨
-
5大族群留意!屈公病全球逾25萬例拉警報 疾管署:染疫痛到身體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