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媽的苦!普度搬供品漏尿好尷尬手術擺脫窘狀
40歲張媽媽10年前生完二寶後,便長年受尿失禁困擾, 原本以為是產後正常現象,直到日前普度拜拜搬供品,不慎在眾人面前漏尿,十分尷尬,才決心治療,就醫後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脫垂第三期」,經接受陰道單切口懸吊手術後,擺脫漏尿窘境。
張媽媽表示,她尿失禁長達10年,尤其是走動間漏尿,聽聞周邊許多親友產後也有類似症狀,以為「生過小孩都這樣」,用護墊還是飄出異味,外出都要先找好廁所,造成生活困擾,但還不致於就醫,直到日前普度拜拜搬供品時,突然在公眾面前尿失禁出糗,才驚覺事態嚴重就醫。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部長洪滿榮說明,婦女因骨盆底肌肉鬆弛,當腹部用力時,膀胱頸和尿道會受腹壓推擠而下墜,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運動、大笑等,都容易使尿液不自主漏出,稱為「應力性尿失禁」,好發於自然產且產程遲滯的經產婦、生產胎數多、年紀大、長期便秘、久坐不運動、肥胖等婦女,雖然症狀容易影響生活品質,許多患者卻因害羞而選擇隱忍不說,或如張媽媽漠視症狀。
洪滿榮指出,應力性尿失禁發生初期,可藉由膀胱訓練和提肛運動,達到穩定和增強肌肉的效果,或是透過藥物幫助尿道收縮、裝置陰道內子宮托以支撐尿道及膀胱、電刺激治療、骨盆底運動訓練等,但若上述保守治療皆無效,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洪滿榮建議,有應力性尿失禁問題的民眾,可透過減重、避免搬重物、規律時間解尿、解決便秘問題、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執行凱格爾運動等方式,改善漏尿問題,赴醫檢查前應備妥解尿日記,和服用的藥物紀錄,有助於醫師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推薦文章
-
別等出問題才煩惱 專家建議3個訓練動作防尿失禁:愈早練愈好
-
半夜起床尿尿超過2次降低存活率!醫解釋夜尿三成因和對症治療
-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熱辣滾燙〉肥胖也可能讓妳尿失禁
-
飯後散步不只助消化,大腸癌、失智症罹病風險降!5大健康益處延長預期壽命
-
【破解更年期‧醫療篇】更年期顧健康 醫師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