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哺乳室不是夢想 最快半年後上路

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即時報導

越來越多年輕的母乳媽媽會透過逛燈會、看國慶煙火,和寶寶共創回憶,但在戶外哺乳卻像一場惡夢。這樣的困擾可望有解。國健署預估,最快半年後全台所有大型活動都會出現臨時哺乳設施,雖設置標準仍在研議,但承諾會將一般哺乳室的基本設備全部裝進流動補集乳室。

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中,明文規定縣市政府舉辦大型戶外活動時,應設置臨時哺乳設施。事實上,法案三讀前,已有地方政府舉辦大型戶外活動會設置流動哺乳室。

如雙北、宜花東、中彰投、雲嘉南、新竹、苗栗、基隆、屏東、連江、澎湖、金門等縣市衛生局將在戶外活動帳篷內打造哺集乳室,提供靠背椅、小圓桌、乾洗手液、延長線插座、尿布台等,為克服先天隱私及安全不足問題,也安排人員全程輪班看守。

嘉義縣、雲林縣、台中市以組合屋或貨櫃屋搭建臨時哺乳設施,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則把腦筋動到車子上。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提及,台北市將露營車改裝成哺乳車,內部有空調、洗手間等,改善帳篷悶熱、照明不佳、隱私憂慮等問題,只要車開得到的地方,哺乳室就在哪。

曾為活動設置帳篷臨時哺乳室的性別共學自學研究社召集人李玉華則分享,還好活動是在氣溫涼爽的三月舉行,要是室外溫度再高一點,想降低帳篷內的溫度將會是一大挑戰;生育改革行動連盟秘書長生動盟秘書長陳玫儀也指出,目前流動哺乳室以帳篷型居多,當內部通風條件不佳,容易悶熱。

李玉華更提及,帳篷臨時哺乳室還有一個問題是小黑蚊會不斷飛進帳篷中,這是當天最令主辦方及母乳媽媽感到困擾之處。另外,也發現由於多數寶寶習慣一邊吃一邊拉便便,所以臨時哺乳室內若只有乾洗手是不夠的,仍需要流動式水源設置,提供媽媽清潔寶寶。

台北市將露營車改裝成行動哺乳車,內部有空調、洗手間等,改善帳篷悶熱、照明不佳、隱私憂慮等問題。 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台北市將露營車改裝成行動哺乳車,只要車開得到的地方,哺乳室就在哪。 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南投縣衛生局在動帳篷內打造哺集乳室,為克服先天隱私及安全不足問題,也安排人員全程輪班看守。 圖/南投縣衛生局提供
南投縣衛生局將活動帳篷打造哺乳室,提供靠背椅、小圓桌、乾洗手液、延長線插座、尿布台等,有些地方會額外提供電暖器、水冷扇。 圖/南投縣衛生局提供

「不要設置在偏遠角落」陳玫儀及李玉華異口同聲說,臨時哺乳室動線設計非常重要,以燈會為例,應設置在主燈區或卡通燈區,另媽媽哺乳幾乎需耗費半小時以上,常有媽媽憋尿憋出病,希望臨時哺乳室旁可加設置廁所,也盼望主辦方可視活動單日參訪人數設置二間以上流動哺乳室。

哺乳 母乳

推薦文章

>